2015-2016学年河南漯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14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2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使机关的最大特色,谷牧同志不但要求同志们这样做,自己更是   ①  ,经常到第一线去调研。
1935年5月,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率军行经四川凉山彝族区时,将前卫连被彝族缴械羞辱的事抛至一边,毅然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 ②
范可新在第13届全国冬运会短道速滑初赛中就打破周洋创造的纪录,喜讯传来,范可新家乡的众多的速滑爱好者   ③    ,希望自己也能有所成就。
A.身体力行金兰之交见猎心喜
B.以身作则金兰之交喜出望外
C.身体力行秦晋之交喜出望外
D.以身作则秦晋之交见猎心喜
2.
填入线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总是情动神伤。 当人们明白,原来人性中的美好是如此地触手可及时,《感动中国》已经播下了一份希望。
A.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比如亲情、奉献、爱心等等,因为那些人和事无一不触碰到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无一不指向人性的美好。
B.因为那些人和事无一不触碰到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比如亲情、奉献、爱心等等,,无一不指向人性的美好。
C.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无一不指向人性的美好,因为那些人和事无一不触碰到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亲情、奉献、爱心等等。
D.因为那些人和事无一不触碰到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亲情、奉献、爱心等等,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无一不指向人性的美好。

2.句子默写(共1题)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批评惯于投机取巧、随意改变规矩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小题1】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是怎样塑造的?
【小题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郑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也。
(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有删改)
注:①大致:致,思想的趋归;大致,意即重大选择。②陵夷:衰颓,衰落。③濡迹:驻足,喻出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B.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奎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C.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D.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通过举孝廉, 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
B.私谥:古时人死后由亲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凡隐士之谥皆为私谥,如晋陶渊明谥为“靖节”,宋林逋谥为“和靖”。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也可以用来代表国家。
D.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即用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爽勤奋好学。他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遭党锢之锅后,隐居十几年,专心从事写作,终成一代大儒,
B.荀爽倡导孝道。他认为公卿百官是老百姓的榜样,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要带头施行仁义。
C.荀爽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宫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省赋役,安定百姓,利于国家。
D.荀爽忧心国事。他虽受权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谋划迁都长安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重振国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2)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  

5.语言表达(共2题)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① 除了大气自身的随机性,大气运动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外在干扰。另外,在天气预报中.尽管越来越依靠各种先进的观测设备,,而人的分析判断毕竞带有主观性,这也成为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原因所在。何况,,时间尺度较长、空间范围较大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大风、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7.
请把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增删个别词语。

①“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②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

③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

④晚会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