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089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如图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 线光源S可沿玻璃砖圆弧移动,它发出的光束总是射向圆心O.若S从图中A向B处移动,在P上先看到七色光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2.
选出填入横线处上下应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①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②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④情感还没有凝炼
⑤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③①②
3.

关于世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形象刻画作者自己幼年孤寂惨境的句子:“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2)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白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巢。
(3)《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  ”。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小题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日:“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絪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乘暗呼曰:“灭烛!”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批颅骨持去。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   ②叶(xié):和洽,相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B.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C.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D.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 ”是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宪宗”是庙号。
B.“夜漏”,指夜间的时刻。漏即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沙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C.“陛”有“台阶”之意,“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陛下”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D.“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科别,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较大。唐太宗贞观元年开始推行科举考试。《陈情表》作者李密被举荐为“秀才”与科举中的“秀才”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元衡出身显赫,才华出众,凭科考步入仕途,后逐步升迁,但因为难以节制京城附近骄横的将领,他借口有病从任上离职。
B.武元衡为人正直,胸怀操守,唐顺宗登基后,他不愿意参与朋党之争,坚决拒绝了王叔文集团的拉拢,导致了王叔文的不满情绪。
C.武元衡政治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同列的宰相。
D.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绩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虽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为敌对势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
(2)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在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
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蹿。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他相信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
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
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好风筝!”“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
“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
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
“给我一只!”“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楞楞地望着他,
瘦老头自信地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蓝天是公正的。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想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叙述两位老人卖风筝的故事,着力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往往过于关注物品价格的高低而忽略其质量的好坏。
B.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勾画了一幅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象,营造出车水马龙的热闹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了铺垫。
C.胖老头对瘦老头“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倩’,是因为他认为瘦老头的风筝做得精致而朴素,却无人问津,他内心充满了忧虑和遗憾
D.小说结尾部分,瘦老头以剪断绳线、放飞所有风筝来证明自己的高超技艺,对人们的世俗行为表示抗议,表现出他找不到知音的孤独感。
E. 小说采用细节的对称、心理的反差来揭示矛盾,将人物置身于同一场景,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角度进行描写语言轻松而蕴含哲理。
【小题2】小说中的瘦老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简要分析文中三个画线句子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小题4】小说以“蓝天是公正的”一句话单独成段结尾,有什么妙处?

6.语言表达(共1题)

8.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某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家庭作业情况
睡眠状况
吃早餐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吃早餐
不吃早餐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84%
16%
27.5%
72.5%
70%
30%
21%
79%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7.其他(共1题)

9.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挥而就达到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C.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D.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真可谓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