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07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今年“五一”黄金周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乡村旅游热,兖州围绕"2006中国乡村游”的主题年活动举办了农业高新技术果品展览会,各具特色的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B.夏季用电高峰将临,各家电企业争相把节能作为卖点,连电磁炉这样的小家电,也竞相打出节能牌。对此,行内专家提醒,电磁炉市场鱼龙混杂,须细辨真伪。
C.由于体能消耗过大,国青队在下半场时打法渐渐有些走样;先失一球的日本队也顾虑自己的球门再度失守,投鼠忌器,疲于应付,无意争胜。
D.名为lfish的电子宠物鱼随着音乐节奏摆动尾部、鳍部,做各种肢体动作,表达各种情感。它一亮相就受到都市一族的喜爱,只是身价扑朔迷离,居高不下。
2.写出有下面组成部分的字 再组词。
氵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扌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  {#blank#}8{#/blank#}
辶  {#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blank#}11{#/blank#}   {#blank#}12{#/blank#}
3.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海 你 清 洋 淡 像 报 挨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4.根据课文《小池塘》填空。
①池塘里的{#blank#}1{#/blank#}长起来了。
②我们要爱护我们明亮的{#blank#}2{#/blank#}。
③大海的贝壳当中有{#blank#}3{#/blank#} 。
5.根据课文《小池塘》填空。
①池塘里的{#blank#}1{#/blank#}长起来了。
②我们要爱护我们明亮的{#blank#}2{#/blank#}。
③大海的贝壳当中有{#blank#}3{#/blank#} 。
6.根据课文《小池塘》填空。
①池塘里的{#blank#}1{#/blank#}长起来了。
②我们要爱护我们明亮的{#blank#}2{#/blank#}。
③大海的贝壳当中有{#blank#}3{#/blank#} 。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酒病:醉酒如病。

【小题1】从全诗来看,诗人的“趣有余”表现在哪里?从诗人的“趣”中你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怀?
【小题2】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说“三、四两句景中有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作简要的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字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卷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列其赃表:表明
B.王既受朝寄寄:托付
C.长恭总其众总:统领
D.家事亲切亲切:切近
【小题2】下列各项中,能分别表现高长恭勇武和宽容品性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②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B.①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②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C.①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②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D.①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②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长恭是皇上第四个儿子,当突厥入侵时,他率领五百人杀入敌阵,浴血奋战,终于扭转局势,建功邙山大捷。
B.高长恭很贪婪,在担任青州、瀛州刺吏期间,他大肆贪污受贿,被部属相愿发现后,他只好求他不要揭发检举自己。
C.高长恭外貌俊美,品德高尚,战功显赫,却因一言不合而横遭猜忌。为韬光养晦,他竟然盼着生病,有了病也不愿去治疗。
D.相愿为高长恭出主意,让他托病辞职以避灾免祸,高长恭深以为然,言听计从,但是最终仍未能幸免于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4分)
(2)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4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章。(9分)
作家的“假性影响”
当我们说到某个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前提应该是这个作家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因为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所以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后,仍能“继续”有作品问世,仍能“不断”以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这是可持续写作的最基本的含义。
所谓“继续”、所谓“不断”,当然不意味着每月、每季、每年都必定推出新作。“十年磨一剑”也是在可持续写作,甚至还是更值得信赖更值得尊敬的可持续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十年磨一剑”算是可持续写作,那么,“一生磨一剑”算不算?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写出一部优秀之作,难道不是比那种用一生的时间制造大量平庸之作的人更值得称道吗?也许的确有这样的人,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去经营一部作品。只要这数十年间他的确是处于一种文学性的“经营”状态,就应该认定,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可持续写作状态。
如果可持续写作可以是一种不考虑质量的写作,那所谓“可持续”,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谈论这样的事情也就毫无意义。因此,当我们谈论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是把平庸和蹩脚的持续写作也作为一种问题来看待的。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的作家,人们对之的期待是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如果很快就销声匿迹,人们对之的反应是遗忘。如果不断写出些平庸和蹩脚的作品,人们对之的反应是失望。
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这原因也不止一种。当我们从可持续写作的角度考察这样的作家时,那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就会再度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并不是所有曾经产生影响的作品都经得起时过境迁后的再度审视的。导致一部作品产生影响的原因,既可能是文学性的,也可能是非文学性的。如果一部作品完全是或主要是因为非文学的原因产生影响的,那这个作家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文学的意义上,当初的影响本就是一种“假性影响”。这部作品并没有显示出这个作家有可持续写作的文学才华,而人们对之寄予的可持续性写作的期待,本就是出于一种错觉。在当代,这种因“假性影响”而让文坛内外人士对其抱有希望而最终又令众人失望者,细数起来,其实是很多很多。
【小题1】下列对作家“假性影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位作家的最初影响完全是或主要是因其作品中非文学的原因而产生的。
B.某位作家曾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但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
C.某位作家并没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其作品只是因媒体的炒作才产生了影响。
D.某位作家成名后,人们普遍对其产生的一种将来还定能再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期待。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家的可持续写作”的一项是 (   )
A.某位作家成名后仍能凭其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
B.某位成名作家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力作推出并产生新的影响。
C.某位作家虽未有作品问世但一直处于文学构思之中。
D.某位成名作家“十年磨一剑”或用一生时间完成了一部优秀之作。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家成名后虽也不断有作品推出,但质量不高,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写作。
B.作为一位成名作家,只有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才能不被人们遗忘或是不令人失望。
C.对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的再度审视是考察某位成名作家昙花一现原因的惟一可靠手段。
D.从当代文坛来看,作家的“假性影响”并不是一个极为个别的现象,而是比较普遍。

5.语言表达(共1题)

10.
根据上下文内容填写语句,使前后文连贯照应,句式一致。
前不久,在中国太极网的论坛上看到一副对联: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这副对联,把练拳的要领与做人的准则结合得天衣无缝。练拳与做人同理,首忌轻浮,立场要稳定;      ;又忌目光短小,眼光应远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