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066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C.2月10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雪,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D.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与其父辈相比已经有了翻云覆雨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生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2.

若(x+3)(x﹣5)=x2+ax+b,a={#blank#}1{#/blank#} .b={#blank#}2{#/blank#} .

3.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4.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5.

如图,∠C=110°,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则符合要求的其中一个条件可以是{#blank#}1{#/blank#} .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真珠:即珍珠。③欹:倾斜。④都来:算来。

【小题1】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小题2】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辛仲甫传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真宗即位,加太子少傅。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辛仲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课:督促
B.署仲甫掌书记署:委任
C.诱令自缚诣吏者诣:陈述
D.吏故稽其狱稽:拖延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 (3分)(  )
①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
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
④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⑤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⑥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崇出镇澶渊,所辖百姓有被抢劫杀害的,而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因此不敢追究。仲甫说服郭崇,最终郭崇醒悟发公文审查讯问,才查出实情。
B.彭州士兵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被仲甫识破,他出城巡视,命人将护城河中很深的草烧光、拔除,避免贼人隐藏埋伏,叛乱者见辛阴谋败露前来自首,共捕获一百多人,辛仲甫将他们全部斩杀。
C.太平兴国初年,辛仲甫担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请他评价党进是什么样的人,辛仲甫的回答收到了提升大宋国威的效果。
D.辛仲甫在成都时,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供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为政崇尚宽厚简便,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2)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

4.材料作文(共1题)

8.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语言表达(共1题)

9.
请仿照画“_____”部分的表述,在横线上将语段补写完整。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青松不惧风雪,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刚毅;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