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016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9

1.选择题(共4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老子整天读着政府档案馆中保存的文献。看多了,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 ,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 人生的厚壁。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经 ,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九州幅裂,山河将崩,“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A.改头换面 看穿   了如指掌B.脱胎换骨 看穿   如数家珍
C.改头换面 洞穿   如数家珍D.脱胎换骨 洞穿   了如指掌
2.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B.“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元旦佳节,南京梅花山上游人如织,人们兴致勃勃,陶醉在梅花朵朵的美景中。
C.“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定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
D.“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
3.
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医生刘某回复病人,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B.在向导师提出自己的意见时, 小康说:“望您对我的意见有所损益。”
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4.
下面是一段乞丐和路人的对话,对其寓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
A.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B.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C.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D.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皮蚕女
干宝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牧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
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
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
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案《天官》①,辰②为马星。《蚕书》③曰:“月当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也。《周礼》马质④职掌“禁原蚕者”注云:“物莫能两大,禁原蚕⑤者,为其伤马也。”汉礼,皇后亲采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菀窳妇人,先蚕者也。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选自《搜神记》,有删改)
【注释】①《天官》:《周礼》中的一篇。②辰:星宿名。③《蚕书》:论述养蚕的书,也称《蚕经》。④马质:周代官名。掌管买马并评定马的优劣及价值等。⑤原蚕:二蚕,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蚕。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绝缰而去    绝缰:挣断缰绳
B.故厚加刍养    刍养:饲养
C.以足蹙之曰    蹙:踢
D.而绩于树上    绩:堆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皮于庭   异于常蚕
B.马皮蹶然而起 邻妇取而养之
C.因取而乘之 因名其树曰“桑”
D.卷女以行   以足蹙之曰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
(2)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
(3)由斯百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小题4】试用三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秦 之 乱 天 下 之 法 无 待 于 李 斯 斯 亦 未 尝 以 其 学 事 秦 当 秦 之 中 叶 孝 公 即 位 得 商 鞅 任 之。
【小题2】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请另外写出两位代表人物。
【小题3】作者反对苏子瞻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的波澜
欧•亨利
治安官贝纳加·威特普坐在办公室门口,抽着接骨木烟斗。坎伯兰山脉高耸入云,在午后的雾霭中呈现一片灰蒙蒙的蓝色。一只花斑母鸡高视阔步地走在居留地的大街上,咯咯咯地叫个不停。
路那头出现了一辆牛车,车上坐着兰西·比尔布罗和他的老婆阿里艾拉。兰西是个六英尺高的瘦长汉子,山区的冷峻气氛象一副甲胄似地罩着他全身。女人穿花布衣服,瘦削的身段,神情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治安官为了保持尊严,忙把双脚伸进鞋子,然后起身让他们进屋。
“我们俩,”女人说,声音仿佛寒风扫过松林,“要离婚。”
“离婚。”兰西严肃地点点头,重复说,“我们俩怎么也不对劲儿。她在家里不是像野猫似的气势汹汹,便是像猫头鹰一样阴阴沉沉,男人凭什么要跟她一起过日子?”
“那是什么话,他自己是个没出息的害人虫,”女人并不十分激动地说,“老是跟那些无赖和贩私酒的鬼混,喝了玉米烧酒就挺尸。”
治安官打开桌上的《法令全书》,擦擦眼镜:“根据法令,本庭可以判决你们离婚,发给离婚证书。”
兰西掏出一张五元的钞票,“这是卖了一张熊皮和两张狐皮换来的。”他声明说,“我们的钱全在这儿了。”
“本庭办理一件离婚案的费用,”治安官说,“正是五块钱。”治安官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把那张票子塞进粗呢坎肩的口袋里。
治安官正要把一份离婚证书递给兰西,阿里艾拉忽然阻止他:“法官,我得要求我的权利。兰西既然有钱离婚,就得给我赡养费。”她接着说,“我就要五块钱,这不算多吧。”
“数目不能说不合理,”治安官说,“兰西·比尔布罗,在发给离婚判决书之前,本庭判你付给原告五块钱。”
“我再没有钱了。”兰西沉郁地低声说,“我把所有的都付给你了。”
“你如果不付,”治安官严肃地望着他,“就犯了藐视法庭罪。”
“我想如果让我延迟到明天,”丈夫请求说,“我或许能想办法拼凑起来,我从没有料到要什么赡养费。”
治安官说:“你们两人明天到庭听候宣判。那时再发给离婚判决书。”
兰西爬上牛车,阿里艾拉从另一边爬了上去。
治安官回家吃晚饭时要穿过一条树丛掩映的小岔道。他正走着,一个黑漆漆的人形从树丛中跨出来,用枪对着治安官的胸膛。那个人帽子拉得很低,脸上也用什么东西遮住一大半。
“我要你的钱。”那个人说,“别废话,我的手指在扳机上扣着呢。”
“我只有五——五——五块钱。”治安官一面说,一面把钱从坎肩里掏出来。
“卷起来,”对方发出命令,“把钱塞进枪口。”
治安官只能照办。
第二天,治安官知道有人要来,早就穿好了鞋子。兰西·比尔布罗当着治安官的面把一张五元钞票交给他的老婆。治安官盯着那张票子,它似乎曾经卷过、塞进过枪口,因为还有卷曲的痕迹。治安官忍住了没有作声,把离婚判决书分发给两人。两人都尴尬地默默站着,慢吞吞地折起那张自由的保证书。
女人竭力抑制着感情,怯生生地瞥了兰西一眼:“木架上的铁皮盒子里有面包。我把咸肉搁在锅里,免得狗偷吃。今晚别忘了给钟上弦。
她把那张五元钞票和她的一份判决书小心折好放进怀里。治安官伤心的眼光从眼镜后面望着那五块钱到别人的怀里去了。
“今晚老屋里一定很寂寞,兰西。”她说。
“我也知道会寂寞的,”他说,“但是人家怒气冲冲,一定要离婚,你不可能留住人家呀。”
“要离婚的是别人。”阿里艾拉对着木凳子说,“何况人家又没有让我留下去。”
“没有人说过不让呀。”
“可是也没有人说过让呀。”
“没有人会给那只旧钟上弦。”
“要不要我搭车跟你一路回去,替你上弦,兰西?”那个山民的面容绝不流露任何情感,可是他伸出一只大手抓住了阿里艾拉的褐色的小手。她的灵魂在冷淡的脸庞上透露了一下,顿时使它闪出了光辉。
“我想以往我确实太没有出息,太不上进啦。”兰西说,“那只钟还是由你去上弦吧,阿里艾拉。”
“我的心老是在那座木屋里,老是跟你在一起。”她悄声说,“我再也不发火了。我们动身吧,兰西,太阳落山前,我们可以赶回家。”
治安官看他们走向门口,竟忘了他在场,便插嘴发话了:“本庭看到两个相亲相爱的人拨除了误会与不和谐的云雾,重归于好,十分高兴。但是本庭提醒你们,你们已经经过正式判决离了婚。我不准你们蔑视本州的法律。”
“不过本庭,”治安官接着说,“可以解除离婚判决所造成的障碍,立刻执行结婚的庄重仪式。执行这种仪式的手续费,是五块钱。”
阿里艾拉的手飞快伸进怀里,那张钞票像着陆的鸽子似的自在地飘到治安官的桌子上。当她和兰西手挽手站着,倾听那些使他们重新结合的词句时,她那疲黄的脸颊上有了血色。
兰西扶她上了车,自己也爬上去坐在她身旁,他们紧握着手向山中进发了。
治安官贝纳加·威特普在门口坐下来,脱掉鞋子。他又一次伸手摸摸坎肩口袋里的钞票,又一次抽起那只接骨木烟斗。那只花斑母鸡仍旧高视阔步地走在居留地的大街上,咯咯咯地叫个不停。
(有删改)
【小题1】分析概括文中治安官的性格特点。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1)木架上的铁皮盒子里有面包。我把咸肉搁在锅里,免得狗偷吃。今晚别忘了给钟上弦。
(2)那个山民的面容绝不流露任何情感,可是他伸出一只大手抓住了阿里艾拉的褐色的小手。
【小题3】有人认为,将这篇小说的题目“人生的波澜”改为“五块钱”,会更加贴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小题4】这篇小说构思精巧,通过多方面内容上的前后照应,强化了表达效果。请举出两个方面并作具体分析。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象与写实
朱光潜
对于想象与写实这个理论上的争执不能不提出一谈,因为它不仅有关于写作基本态度上的区别,而且涉及对于文艺本质的认识。
在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风靡一时,它反抗前世纪假古典主义过于崇拜理智的倾向,特提出“情感”与“想象”两大口号。浪漫主义作者坚信文艺必须表现情感,而表现情感必借想象。在他们的心目中与想象对立的是理智;想象须超过理智,打破形式逻辑与现实的限制,任情感的指使。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界起了一个大反动,继起的写实主义咒骂主观的想象情感。写实作家的信条在消极方面是不任主观,不动情感,不凭空想;在积极方面是尽量寻求实际人生经验,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搜集“证据”,写自己知道最清楚的,愈忠实愈好。
如果就文艺本质作无偏无颇的探讨,我们应该知道,凡是真正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同时是写实的与想象的。理由很简单,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唯其是旧经验,所以读者可各凭经验去了解;唯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的创造,每个作家的特殊心裁。想象决不能不根据经验,神鬼和天堂地狱虽然都是想象的,可也都是根据人和现实想象出来的,神鬼都像人一样有四肢五官,能思想能行动,天堂地狱都像现世一样有时间空间和摆布在时空中的事事物物,如宫殿楼阁饮食男女之类。一切艺术的想象都可以作如是观。至于经验——写实派所谓“证据”——本身不能成为艺术,它必须透过作者的头脑,在那里引起一番意匠经营,一番选择与安排,一番想象,然后才能产生作品。人生经验如果要形成艺术作品,必经心灵熔铸。从艺术观点看,这熔铸的功夫比经验还更重要千百倍,因为经验人人都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表现他的经验成为艺术家。许多只信“证据”而不信“想象”的人为着要产生作品,钻进许多偏僻的角落里讨论实际生活,实际生活算是讨到手了,可作品仍是杳无踪影;这正如许多书蠹读过成千上万的书,自己却无能力写出一本称得上文艺作品的书。
中国文学理论家向来注重“境界”二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造境”和“写境”的区别,认为“造境”即“理想”(即“想象”),“写境”即“写实”。文艺的难事在造境,凡是人物性格事变原委等等都要借境界才能显出。境界就是情景交融事理相契的独立自足的世界,它的真实性就在于它的融贯整一,它的完美。“完”与“美”是不能分开的,这世界当然要反映人生自然,但是也必须是人生自然经过重新整理。大约文艺家对于人生自然必须经过三种阶段。首先他必须跳进里面生活过,才能透懂其中甘苦;其次他必须跳到外面观照过,才能认清它的形象;经过这样的主观的尝受和客观的玩索以后,最后他必须把自己所得到的印象加以整理,整理之后,生糙的人生自然才变成艺术的融贯整一的境界。写实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一阶段,理想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三个阶段,其实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偏废的。
(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提“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的特点。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请概括说明原因。
【小题3】请简要概述最后一段的论述层次。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这种人不但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正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正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其他种种文学可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东西。
(选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有删改)
【小题1】为什么说“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请简要概括。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怎样才能培养文学趣味?请结合文本回答。

4.材料作文(共1题)

1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近日,一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火爆网络,引发人们对“友谊”的热议。有人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其实是缺少理解和宽容;有人说,在大是大非面前,为坚持原则,该翻就翻;还有人说,要想友谊的小船不翻,还需要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自己关于友谊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