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3.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金就砺则利 砺:磨砺 |
B.而绝江河 绝:横渡 金石可镂 镂:雕刻 |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解释六经的著作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
2.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山村和时令——秋天,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写出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做衬托,通过叶和花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
D.最后两句反问的语气,强烈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从卒一人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B.及大军回次柳城/徐公何能及君 |
C.归家以言/云归而岩穴暝 |
D.死无所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4.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