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995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做大民生“蛋糕”,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即要多做打基础的利长远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上来。
B.这项决议的产生,将决定欧元区的经济繁荣程度,甚至会决定欧元区能否否极泰来
C.苏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一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他面对厄运,始终能够安之若素,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D.施工方占道施工影响交通,一民警赶到现场叫停,但施工方从容不迫继续施工,直到5名交警赶到强行制止,该路段才恢复畅通。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选登的美文佳作,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受到读者欢迎。
B.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C.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这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D.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已正式开工,工程竣工后两地之间的交通将更加快捷便利。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
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
C.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
4.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于是项伯复去。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
D.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5.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亚父者,范增也
A.得复见将军于此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此天子气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小题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小题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一)文言文阅读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今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不见其可。”有诏改洪州别驾。御史中丞李孝本,宗室子,坐李训事诛死,其二女没入宫。谟上言:“陛下即位,不悦声色,于今十年,未始采择。数月以来,稍意声伎,教坊阅选,百十未已,庄宅收市,沄沄有闻。今又取孝本女内之后宫,宗姓不育,宠幸为累,伤治道之本,速尘秽之嫌。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帝即出孝本女。
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问:“卿家书诏颇有存者乎?”谟对:“惟故笏在。”诏令上送。郑覃曰:“在人不在笏。”帝曰:“覃不识朕意,此笏乃今甘棠。”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曰:“两省属皆可议朝廷事,而毋辞也!”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
大中十年,以平章事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节选《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B.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C.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D.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以及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前三甲都叫进士及第。
B.《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作者为唐代吴兢,主要记载了唐太宗在为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
C.教坊,唐时禁中教习音乐的机构,属太常寺,后在京都设置左右脚放使,长俳优杂技,教习俗月,在宋、金、元各代亦设置教坊,李煜词中曾有“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诗句。
D.文中的“贬”“徙”“改”“降”“敕”都与官员的调动有关,都是贬官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谟忠于职守。因为其先祖魏徵的原因被刺史杨汝士推荐作了右拾遗,敢于在日常中指出皇帝的政策失误,匡扶正义。
B.魏谟有慈悲心怀。有李氏宗族之女因罪被纳入后宫,为了让皇帝顾全大局,他借口同宗不育,让文宗将两名宗族女子释放出宫。
C.魏谟敢于进谏。教坊有人因为擅长音乐,被任命为扬州司马,他坚持进谏,认为不可,最后该名乐工被降为润州司马。
D.魏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当皇帝向他索要起居注时,他严词拒绝,并指出皇帝的一应得失,都应严格记载,秉笔直书,最后皇帝尊重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
(2)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气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这两句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
B.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
C.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D.“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神韵。
E. 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小题2】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

5.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很多时候,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按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下面是微信公众号的工作原理,请把这个思路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