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肥西农兴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95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面对天灾,有一种与从前不同的舆论生态,悲情与感动不再是主旋律,质疑和反思总是不胫而走。
②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更应该首当其冲主动站出来释疑解惑的,是各地各级领导干部。
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④2016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31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
⑤2015年,在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⑥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A.①③⑥B.①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2.
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梅兰芳舞台艺术被西方称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鼎足而立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具备独一无二性。  ① 说戏曲是特别程式化的表演方式,② 它在渲染情绪方面  ③ 会起到神效,观众会  ④ 相信其假定性和所谓的戏剧冲突造成的戏剧效果。  ⑤ 现在舞台上很多先锋剧、话剧  ⑥ 在借鉴、改良这种程式化的东西。
A.AB.BC.CD.D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18日电,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中美关系及相关问题交换意见。
B.从下周开始,南方大部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高温天数可能为10天以上。
C.在贵阳32路公交车终点站发生一件惨案:两辆公交车把乘客的头夹破了。乘客当场身亡。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请不要勿将头手伸出窗外。
D.我们不但通过读书了解信息,扩展知识,培养精神集中、动脑筋的习惯,还教给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概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规律的共同道理。

2.诗歌鉴赏(共1题)

4.
五、阅读下面词,完成后面各题。
扑蝴蝶
宋  赵师侠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脱箨,方塘荷翠毡。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
景何限?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注】①琅玕:翠竹的美称。②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脱箨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
B.下片主要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
C.“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D.下片“景何限”一句承上启下,诗人通过美景何限的惋惜,进而引发世事沧桑的感慨。
E. “一杯洗涤无余”,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
【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四、文言文阅读
彭越列传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其南越,越大破楚军。汉王二年春,与魏王的及诸侯东南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之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之,可致之;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祖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 略:掠夺
B.使将将兵诣邯郸   诣:拜访
C.太仆亡走汉 亡:逃亡
D.遂夷越宗族,国除 除:废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是纪时法。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
B.“汉元年”不是年号纪年法。中国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C.“高祖”是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D.“太仆”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它和丞相、太师、尚书、门下省、中书省等都是官职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泽中的一百多个年轻人聚焦在一起,前去追随彭越,并且请求彭越做他们的首领,彭越开始拒绝了他们,还说不愿和他们一起干。
B.第二天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大家都觉得是个小事情,可是彭越命令校长杀掉了这个人,并设置土坛,用其人头祭祀。
C.汉王在固陵被项籍打败。彭越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汉王的军队会师,最终大败楚军。最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D.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吕后却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皇上诛杀了彭越并灭其家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
(2)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修鞋摊
左岸
五十二岁的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长得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表情简单,语言金贵,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
老于是个好善施乐的人。他了解到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天折,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剩下孤女寡母,家境越加贫寒,促使年纪轻轻的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了很远的这里。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老于义不容辞经常帮助小枣这个那个的就成了他业余爱好的一部分,小枣感激不尽,但嘴笨,只会说“大叔歇歇,喝口水咧”。
别瞧小枣一个女娃家,能吃苦耐劳,鞋修得好,远近闻名,男女老少异口同声公认,小枣服务态度绝对够上四星级标准,甚至有的老客户搬走后还特意坐公交来她这里修鞋。
孩子出啥事了?于守桥一边寻思一边急冲冲往小枣的鞋摊赶。到了跟前一看小枣独自坐在修鞋用的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头愣愣地发呆。
“小枣,谁惹你生气啦?”老于迫不及待地问。小枣抬头,见老于像遇到救星,止不住豆大的泪珠往下掉。“快说,你急死人了。”老于越加狐疑。“俺娘病重了,爬不起炕。”“家里再没别的亲戚了吗?”“没。俺只有回家。”小 枣狠狠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
“那,你走后,这个鞋摊怎么办?”
“我就为这个,找你来出个主意。”
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摊宝地,谁见谁眼红。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
“大叔,俺想好了,你帮俺看个把月,等俺娘病见强了,俺还会回来。”
说着小枣冲老于扑通一声跪下。
老于见此景一把将小枣扶起:“这事包在我身上。事发突然,我也没准备,呐,这是随身带的三百元钱,你拿去急用吧。”
事不宜迟,小枣收下老于的钱,擦擦眼泪,千恩万谢,一步一回头地从老于的视线里消失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于向单位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休假。
老于来到修鞋摊开始上班了。修鞋是个又脏又累的手艺活,他老于虽说钳工出身,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最初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给人家修坏了不少鞋,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头痛眼花,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得包赔损失。这期间老于间或给小枣打过电话。告诉小枣鞋摊一切都好,叫她放心,还问了小枣娘病情.
一个月眨眼过去了,小枣来电话告诉老于说她娘的病越加重,回不来,叫他再替她看着摊。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小枣仍然没回来。老于再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的借口了,他辞掉了工作。老于老伴和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前者发现老于脸晒得黢黑黢黑,后者瞅着老于的手粗糙不堪,都禁不住问老于怎么搞的,老于支支吾吾说最近单位搞土建整的,没事。
事情早晚是要露马脚的。一天,单位的科长给老于家里打电话,老于老婆接的电话,叫老于抽空到单位领取辞职后的相关补助费。老婆听罢顿时炸了锅,立即给老于挂了电话,叫他立马回家,说个清楚。
老于是个老实巴交的人,面对老婆把自己如何认识小枣,帮助小枣看摊修鞋辞职的事情一五一十交代出来。老婆听完立即气得背了气,老于见状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背,老半天,老婆缓过神来,骂他老不要脸的准是叫那只小狐狸精给迷住了,转而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老于得精神病了,正常人哪有无故砸了自己金饭碗的呢。
一星期后,老婆与老于办理了离婚手续。   
打那以后,老于更加专注这个鞋摊。这期间,已老长时间打不通小枣的电话,他认为小枣的手机停机是因为没钱续了,他甚至后悔当初怎么就  没有留下小枣家的地址,好给她寄些钱去。
不知不觉,三年时光在老于叮叮当当的鞋锤声里溜掉了。小枣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老于对于这个,似乎习以为常。有些迟钝的他,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不已。
一天,一辆银灰色的桑塔纳轿车在老于鞋摊不远处停下,从后车座里走出一位着装时尚的少妇,嘴里咬着一根女士香烟。
“维娜,那双鞋有必要修理吗?我再给你买一双不就得了。你也不怕麻烦。”老公显然对少妇的举动有奉承的成分。
叫维娜的少妇没有理会,扭着腰肢朝鞋摊走来,把一只高跟鞋递到了正在埋头钉鞋的老于的脚下。
老于仰起脸,用他那粗大的手指使劲地揉着眼睛,打眼细瞅,不由惊呆了:“你是小枣?”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2—4段插叙了小枣的身世和老于帮小枣的缘由等,这样老于、小枣两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预示着修鞋摊的情况将开始改变。
B.作者描写小枣狠咬嘴唇、扑通跪下等的动作和“你帮俺看个把月……俺还会回来”之语,寥寥几笔活画了小枣善于演戏、装可怜的虚伪形象。
C.“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摊宝地,谁见谁眼红。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这句话是情节转折的关键,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D.“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不已”,说明老于长期吸烟导致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也能表现他忘我修鞋的习以为常与专注。
E. 小说中写到修鞋摊易主,老于一直坚守修鞋摊,终偶遇旧主小枣,两人境况前后迥异,深化了作者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及小说诚信的主题。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于的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不尽。有人认为小枣会装作不认识老于;也有人认为,小枣会良心发现,向老于道歉、解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析。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旷野和城市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文明的痕迹,迟到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城市”和“旷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B.城市是从乡村发展来的,乡村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C.城市是井然有序的繁华,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
D.旷野是舒缓的,宁静的,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是城市的前身。
【小题2】下列句子中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拥有旷野没有的古老的风景、井然有序的繁华、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B.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城市与城市之间可以快速通达。
C.城市是文明的象征,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
D.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因为旷野的反扑,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人们的种种需要,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而旷野却在不断退缩。
B.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通过卫星与家人的通话是证明人类可以征服旷野。
C.人类虽然制造出了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城市网络,但仍然在旷野的范围内,旷野不可被城市战胜。
D.事实证明,人类要尊重旷野,要寻觅出与旷野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共同生存。
8.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董海旺
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幼年的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他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父亲只要两三天见不到他就心头痒痒。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1945年,梁思礼从电机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梁思礼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1956年10月,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梁思礼才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 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也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横跨南北半球,跨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每个航天史上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好在,他天生就会找乐子。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倌”。人们都说,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真是浪费人才。可梁思礼却分外感谢组织的照顾:逃离“文革”这块是非之地,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梁思礼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梁思礼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即便是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做起什么,都别有一番意趣。自去年住院以来,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旋律欢快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曲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会立即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旋律响起,躺在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女儿梁旋见他的脚部在动,便合着音乐节拍帮他活动脚部。她乐感不好,梁思礼便笑着指挥道:“快了,哎,慢了。”只是,音乐还是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梁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旋律,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
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遮掩的背影,他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大师风骨,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思礼认为自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思想,父亲“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的话支撑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B.梁思礼5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生活在天津,在留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期间他边工作边读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C.梁思礼把一生中67年献给航天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的发射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这些失败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D.梁思礼处在历史耀眼处的暗面,因为他没有青史留名,姓名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只有背影出现在尘土风沙遮掩的戈壁滩上。
【小题2】“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的深刻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5.语言表达(共1题)

9.
十一期间,小华一家人华南五日游,在苏州游览中,有幸品鉴了当地有名的茶会。下面是茶会的流程图,请你根据流程写一写茶文化体验的过程。(85字以内)

6.命题作文(共1题)

10.
作文
珍惜  
要求:(1)请将文题补充完整进行作文。
(2)字数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
(3)不得以诗歌为题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