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的张庄一扫过去塌墙破院的颓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景象,百姓的新居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和,相得益彰。 |
B.“出门寻春不见春,铁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枝头春色已十分。”穷途末路,不妨后退一步,也许便于春色萍水相逢。 |
C.双方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决战,最终,陷入绝望的敌军启动自毁程序,将藏有大量军火的弹药库引爆,爆炸声响遏行云。 |
D.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靠自己的学识赢得了学生爱戴,他被授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水浒传》所写的,本来就是社会的重大问题,故必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 。 。 。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传》作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
①对于此起彼伏的造反者来说,《水浒传》也对他们起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②毋庸讳言,小说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③一批进步的文人纷纷借它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抨击言行不一、人性扭曲的“假道学”
④但比较起来,《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
《水浒传》所写的,本来就是社会的重大问题,故必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 。 。 。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传》作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
①对于此起彼伏的造反者来说,《水浒传》也对他们起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②毋庸讳言,小说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③一批进步的文人纷纷借它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抨击言行不一、人性扭曲的“假道学”
④但比较起来,《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
A.③①②④ | B.①④③② | C.④③①② | D.①③②④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最正确的两项是
E. 末尾两句问句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完全相同。
【小题2】此诗颔联(第二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最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
B.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写出当年豪华不在,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
C.首联上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下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两两对照,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包含主题。 |
D.这首诗将属于空间和属于时间的词交错运用,毫无重复之感,是因为这些词语都环绕着“滕王阁”这一中心运用。 |
【小题2】此诗颔联(第二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④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⑤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
⑥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小题6】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 属:连缀,写作 | 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 候:安抚 |
C.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邀请 | D.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 |
A.①即便就酌,醉而归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B.①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
C.①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②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
D.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A.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 |
B.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 |
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 |
D.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 |
A.大司马在晋代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由此可见,陶潜的曾祖陶侃曾在朝中任高管。 |
B.三径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就包含了归隐意。 |
C.义熙是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古代帝王在位期间只能使用一个年号,如“康熙”。 |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
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④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⑤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
⑥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A.①③⑥ | B.③④⑤ | C.④⑤⑥ | D.②⑤⑥ |
A.陶潜,博学多识,聪颖洒脱,卓尔不群,擅长写文作诗,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
B.陶潜,曾因亲人的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
C.陶潜,既即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性情“高趣”。 |
D.陶潜,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酒便酌,他的宅旁栽满菊花,他抚弄无弦琴,可见他性格豁达,品行高洁。 |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小题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小题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
B.《庄子》将“逍遥”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但这个词语在《诗经》中早已出现。 |
C.“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与在《庄子》中的内涵有相同之处,但在《庄子》中的内涵更为丰富。 |
D.“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与今天的“绝对自由”相近。 |
A.斥鴳嘲笑大鹏,是因为斥鴳认为大鹏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
B.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因为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斥鴳目光短浅的习性。所以它认为自己是最自由的。 |
C.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
D.由于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朝菌不了解一天之外的事情,寒蝉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但灵龟和大椿却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
A.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的庞大体系,是围绕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 |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
C.庄子认为“至人”“神人”“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是他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成为他理想的人生境界。 |
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对于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
5.材料作文- (共1题)
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遍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个玻璃球珍贵的时候,他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个玻璃球珍贵的时候,他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