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947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李强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好不激动。
B.这几个人一坐到一块就谈吃谈穿,真是百无聊赖。
C.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少不更事的小丽呆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
D.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2.
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②⑥③④⑦①⑤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⑥③②①⑤④⑦D.②③⑥①④⑦⑤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高哉   危:危险B.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C.两朝开老臣心    济:扶助D.暧远人村 暧暧:昏暗,模糊
4.读下面的短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3)必须按答题要求做题,否则不给分。

    Canada is countr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America. The country expands from the Atlantic in the Pacific, covered 9.98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Canada is the second large country by total area. Canada's southern border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world's longest one. Most of it land is covered by forests. The capital is Ottawa, that is the center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Canada's climate changes wide across its vast area. Though Canada is often connected with cold weather and snow, but in fact,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 of climates.

5.读下面的短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3)必须按答题要求做题,否则不给分。

    Canada is countr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America. The country expands from the Atlantic in the Pacific, covered 9.98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Canada is the second large country by total area. Canada's southern border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world's longest one. Most of it land is covered by forests. The capital is Ottawa, that is the center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Canada's climate changes wide across its vast area. Though Canada is often connected with cold weather and snow, but in fact,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 of climates.

2.诗歌鉴赏(共1题)

6.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小题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作具体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各题。

观众为何吐槽文学改编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向来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近期荧屏银幕上,改编作品数见不鲜,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热播,根据热门青春文学《匆匆那年》改编的电影也已上映。然而在叫好背后,吐槽之声也不绝于耳,不少原著粉丝抱怨这些影视改编“毁了原著”。而知名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的消息传出后,读者的此类情绪更是爆发到极点,以至于该剧的制片人无奈地说:“《三体》要毁也得毁在中国人手上。”

那么,为何满意的读者比满意的观众多?改编影视作品是否就是“毁原著”利器?依笔者看,观众纷纷吐槽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不仅和两种艺术形式自身特点不同有关,也与当下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泛滥的风气有关。

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文字、人物和故事情节在不同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意义,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后,每个读者都对作品有个人性的体会,都可以根据作品构建出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空间。面对影视作品时,大部分观众更看重影视作品在有限时间内呈现的故事情节和画面,不会去在意影视艺术本身的剪辑、配乐等技巧。但相较于美国大片营造的精彩画面,中国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常简单地选择展现故事情节。

然而,和原著丰富而又个性化的内容相比,影视作品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展现导演或编剧想要截取的内容,更不用说这些内容还要经过编剧的重构、演员的诠释,实现从文学艺术到影视艺术的转变。若观众捧着原著对比影视作品来看内容、看情节,发出抱怨之声也便不奇怪了。

这个结论并不是对眼下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维护。抛开情节不谈,作为影视艺术,目前很多作品还没有探索到好的艺术表达方式,艺术品位也常常谈不上,因为影视作品总是要和市场挂钩,难免随市场而动,迎合流行。更值得忧虑的是,当下影视行业正处于“剧本荒”的时代,原创剧本少之又少。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经推出影视公司便立即出面抢购,“趁热打铁”赶市场推出相应的改编作品,编剧、导演和演员都成了影视制作流水线上的工具。如此,作品免不了会粗制滥造,“毁原著”也是意料之中。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优秀的影视作品更会实现对原著的推广。想要拍出好的作品,可以如张艺谋一样聪明地选择《陆犯焉识》中的一个章节,也可以如魏德圣一样,十二年磨一剑推出《赛德克•巴莱》 。看到原著火了,影视剧不能以着急上马的心态强求改编,对原著情节贪大求全,否则观众吐槽改编作品的现象还将一直存在。

(选自《中園文化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观众吐槽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并且当下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作品的风气泛滥。
B.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文学作品构建一 个带有自我意识的空间,而改编影视作品难免与之有出入。
C.与美国大片相比,中国的改编影视作品常常只是简单地展现故事情节,而不注重影视作品的剪辑、配乐等技巧。
D.改编的影视作品展现的只是编剧或导演想要表现的内容,并且这些还经过了编剧的重构和演员的诠释,经历了艺术形式的转变。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视剧《红高梁》和电影《匆匆那年》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热播的同时也受到了观众的批评。
B.导演想要拍出好作品,就要像张艺谋、魏德圣一样,要么选择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章节进行拍摄,要么长时间筹备拍摄。
C.影视剧翻拍文学作品不能总是抱着“趁热打铁”的心态,也不能对原著情节贪大求全,否则吐槽现象就不会消失。
D.文学作品一向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而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也能实现对原著的推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观众捧着原著去看影视作品,总是去对比故事情节上的不同,那么抱怨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毕竟文学艺术到影视艺术有所转变。
B.目前,中国的影视艺术没有好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且艺术品位也不太好,它们常常跟随市场而动,迎合市场流行。
C.当前一有优秀文学作品出现,影视公司便纷纷抢购,以致出现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泛滥的现象,这与影视行业自身“剧本荒”有关。
D.影视行业中急功近利的文学改编热,让一些编剧、导演、演员沦为影视 制作流水线上的工具,所以改编影视作品免不了粗制滥造。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
一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为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顿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坑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吗?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A.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B.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C.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得如同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言,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小题2】(1)茫县官吏乡绅为自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小题3】对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其作用?(6分)
【小题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8分)

4.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丛里,这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乞丐赶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人手里。”
“你错了!”露珠说,“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无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语言表达(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   
嘉宾:最重要的是,要常回家看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