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聘信息表(部分)。


(1)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方向是_______,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县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____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者素质要求较_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
(4)该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 ___。


(1)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方向是_______,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县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____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者素质要求较_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
(4)该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 ___。
2.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
(3)甲、乙两区域的环境问题有明显的差异,甲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 、等生态问题,乙区域表现为大气污染、 、 等污染问题。
(4)针对乙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1)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
(3)甲、乙两区域的环境问题有明显的差异,甲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 、等生态问题,乙区域表现为大气污染、 、 等污染问题。
(4)针对乙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2.单选题- (共20题)
9.
读“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小题2】曾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现在“裸地遍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小题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 B.过度开垦 | C.过度放牧 | D.过度砍伐 |
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
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 |
C.为解决人的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 |
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 |
11.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小题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小题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
B.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
C.区域有明确的界线 |
D.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 |
B.所划分的区域可进一步划分 |
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上 |
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 |
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
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
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
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
13.
2013年3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资料显示,春耕春播时期,东北地区还有1/4耕地过湿,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据此回答下题。
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A.GPS | B.GIS | C.RS | D.数字地球 |
15.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小题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一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小题1】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
B.大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 |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
A.水分差异 | B.热量差异 | C.地形差异 |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
17.
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 B.雨林破坏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 D.亚马孙贯通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
18.
读美国部分山脉、水系(数字代表河流),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四个数字所代表的河流中,表示田纳西河的是
【小题2】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的季节是:
【小题3】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 ②流域内降水丰沛 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小题4】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任务是
【小题5】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上图四个数字所代表的河流中,表示田纳西河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夏秋 | B.秋冬 | C.春夏 | D.冬春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 ②流域内降水丰沛 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在干流沿线建设梯级电站 | B.拓宽挖深河道,发展内河航运 |
C.加强水利建设,扩大流域农业灌溉面积 | D.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
A.注意调整农、林、牧结构,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 B.积极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 |
C.缩小林、草比重,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 | D.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
19.
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图,所示该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该省是
【小题2】下列关于该省区的煤矿和德国鲁尔煤矿的共同点,说法不符合的是
【小题3】下列关于该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但交通落后
③煤层气储量丰富 ④位置适中
⑤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小题4】该省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小题5】该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小题1】如图,所示该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该省是
A.陕西省 | B.山东省 | C.山西省 | D.湖南省 |
A.储量丰富 | B.开采条件好 | C.煤质优良 | D.靠近本国铁矿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但交通落后
③煤层气储量丰富 ④位置适中
⑤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省内污染 |
A.露天开采 |
B.矿区道路的铺设 |
C.井矿巷道的建设 |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20.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小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 |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B.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