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89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养/终成属  坝/心吊胆  作/山峻岭
B.鸟/不一击  污/轻怕重  仿/装作样
C.让/潺流水  评/恶不悛  搪/敷衍
D.美/鞭入里  龉/嚼品味  守/家本领
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______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D.⑤②①③④⑥
3.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温度对鼠妇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

4.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温度对鼠妇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

5.

森林、海洋、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地球之肾”、“地球之肺”分别是(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小题,共12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1】与例句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A.人非生知之者B.吾从师之
C.授之书习其句读者D.小学大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师”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之学者必有 ②吾从而之  ③吾道也
之所存也     ⑤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而耻学于
⑦于其身也,则耻焉 ⑧或焉,或不焉
A.①④⑥/②⑦/③⑤⑧B.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C.①④⑥/②/③⑤/⑦⑧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小题3】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申之以孝悌之义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4】下列各句划线的词语与例句的“下”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其圣人也亦远矣
A.是故益圣,益愚B.于其身也,则师焉
C.五十者可以D.天下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3.语言表达(共1题)

7.
下面是本学期初A、B、C、D四所学校高三联考语文考试四道大题的得分情况。阅读后,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注意表达的准确、得体。(6分)
学校
总分
(共150分)
语文基础
(共24分)
文言文阅读
(共35分)
现代文阅读
(共31分)
表达交流
(共60分)
A
114.70
20.63
31.02
18.86
44.19
B
111.36
20.90
31.63
17.86
40.97
C
110.62
19.71
31.49
18.38
41.04
D
105.97
22.03
32.38
15.72
35.84
(1)请参照其他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A校实际,对A校学生提出后一阶段复习建议。(3分)
你的建议:  
(2)请参照其他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D校实际,对D校老师提出后一阶段复习指导建议。(3分)
你的建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