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胚胎(pēi)创痕(chuāng)勉强(qiáng)长歌当哭(dàng) |
B.龟裂(jūn)纤维(xiān)庇佑(pì)余勇可贾(gǔ) |
C.粗犷(guǎng)筵席(yán)踮(diǎn)脚殒身不恤(yǔn) |
D.剽悍(biāo)汲取(jí)慰藉(jiè)解(jiě)甲归田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名言名句默写(14分,每题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2)蟹六跪而二鳌, ,用心躁也。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
(4)浔阳江头夜送客, 。
(5)东船西舫悄无言, 。
(6) 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
(7)亦余心之所善兮, 。
(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 ,映带左右。
(13) ,望帝春心托杜鹃。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1)故木受绳则直, 。
(2)蟹六跪而二鳌, ,用心躁也。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
(4)浔阳江头夜送客, 。
(5)东船西舫悄无言, 。
(6) 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
(7)亦余心之所善兮, 。
(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 ,映带左右。
(13) ,望帝春心托杜鹃。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后面问题。
生态影视的困惑与超越
随着生态危机的频频发生,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处境呈现出急剧恶化的态势。生态、环境、自然,日益成为众多媒体经常使用的关键词。生态保护事关宇宙万物的生死存亡,事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媒介宣传,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也才可能成为现实。影视艺术以其特有的光影媒质、数字技术和幻象特效等优势而成为塑造、传播生态环保理念最为形象直观、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生态影视与一般商业性影视有所不同,它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自觉地追求社会效益。生态电影的社会效益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影片的思想性以及思想性与艺术性能否实现完美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电影的题材已经涉及到了包括环境污染与治理、野生动植物的猎杀与保护以及反映人与自然共处共存的诸多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还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土地荒漠化、珍稀动物保护、植被保护、水资源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直接危害等比较显在的问题,比如《沙与海》《可可西里》《大气层消失》《天狗》等影片。对于生态与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诸如气候变异、物种变异、疾病变异或者我们刚刚面对的地震、海啸带来的核泄漏等灾难深层次的思考,则往往很少涉及。
对于生态影视来说,由于受“生态”二字的约束,题材本身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关注“生态”,不能简单地将生态等同于环境,也不能将视野仅仅局限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珍稀动物灭绝。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掘题材深层的生态内涵,要善于从新的视角来解读常见的题材。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影片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反映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性的《完美风暴》,反映未来生物变异的《哥斯拉》,反映克隆人悲剧的《逃出克隆岛》,反映新生疑难疾病与疫情的《永不妥协》,反映人与动物自私、无私等复杂关系的《南极大冒险》等等。这些影片,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最主要的还在于它们都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段来思考我们的生存问题,这其中包括对自身的反省和对未来的警示。
生态影视,要具备相对明确的“生态”主题或意识,而这种必然的“限制”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影片的表达。如果编导急功近利,违背影视艺术的基本规律,一门心思要让观众尽早熟知某个环保宣传的意图,就将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图解主题、人物苍白、故事单一、情节乏味的泥淖。观众之所以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去接受思想教育,而是为了娱乐与审美。“寓教于乐”,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法宝,生态影视尤其需要重视寓教于乐。生态影视不同于生态论文,其生态的主题必须通过生动可视的镜头来表现。其实,生态主题越是不显山露水,就越有可能深入人心。我们可以不把《侏罗纪公园》《尼斯湖水怪》《失落的城市》《完美风暴》等影片视作“生态电影”,但影片中所蕴含的人类滥用生物技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在生态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抗争等情节却震撼人心。而且,正因为它的含蓄性,观众一旦从引人入胜的情节中“悟”到这种生态哲思,也就极有可能萌生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印象自然也就会更加深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有关“生态影视”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小题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生态影视的困惑与超越
随着生态危机的频频发生,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处境呈现出急剧恶化的态势。生态、环境、自然,日益成为众多媒体经常使用的关键词。生态保护事关宇宙万物的生死存亡,事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媒介宣传,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也才可能成为现实。影视艺术以其特有的光影媒质、数字技术和幻象特效等优势而成为塑造、传播生态环保理念最为形象直观、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生态影视与一般商业性影视有所不同,它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自觉地追求社会效益。生态电影的社会效益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影片的思想性以及思想性与艺术性能否实现完美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电影的题材已经涉及到了包括环境污染与治理、野生动植物的猎杀与保护以及反映人与自然共处共存的诸多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还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土地荒漠化、珍稀动物保护、植被保护、水资源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直接危害等比较显在的问题,比如《沙与海》《可可西里》《大气层消失》《天狗》等影片。对于生态与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诸如气候变异、物种变异、疾病变异或者我们刚刚面对的地震、海啸带来的核泄漏等灾难深层次的思考,则往往很少涉及。
对于生态影视来说,由于受“生态”二字的约束,题材本身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关注“生态”,不能简单地将生态等同于环境,也不能将视野仅仅局限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珍稀动物灭绝。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掘题材深层的生态内涵,要善于从新的视角来解读常见的题材。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影片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反映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性的《完美风暴》,反映未来生物变异的《哥斯拉》,反映克隆人悲剧的《逃出克隆岛》,反映新生疑难疾病与疫情的《永不妥协》,反映人与动物自私、无私等复杂关系的《南极大冒险》等等。这些影片,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最主要的还在于它们都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段来思考我们的生存问题,这其中包括对自身的反省和对未来的警示。
生态影视,要具备相对明确的“生态”主题或意识,而这种必然的“限制”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影片的表达。如果编导急功近利,违背影视艺术的基本规律,一门心思要让观众尽早熟知某个环保宣传的意图,就将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图解主题、人物苍白、故事单一、情节乏味的泥淖。观众之所以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去接受思想教育,而是为了娱乐与审美。“寓教于乐”,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法宝,生态影视尤其需要重视寓教于乐。生态影视不同于生态论文,其生态的主题必须通过生动可视的镜头来表现。其实,生态主题越是不显山露水,就越有可能深入人心。我们可以不把《侏罗纪公园》《尼斯湖水怪》《失落的城市》《完美风暴》等影片视作“生态电影”,但影片中所蕴含的人类滥用生物技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在生态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抗争等情节却震撼人心。而且,正因为它的含蓄性,观众一旦从引人入胜的情节中“悟”到这种生态哲思,也就极有可能萌生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印象自然也就会更加深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有关“生态影视”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态影视是传播生态环保理念最为形象直观、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
B.生态影视要获取经济效益,更要注重自觉地追求社会效益。 |
C.生态影视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比较狭窄,题材有明显的局限性。 |
D.生态影视需要重视寓教于乐,通过生动可视的镜头来表现其生态的主题。 |
A.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生态电影达成其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 |
B.生态影视应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关注“生态”,从新的视角来解读常见的题材。 |
C.生态影视不能为了让观众尽早熟知某个环保宣传的意图而违背影视艺术的基本规律。 |
D.与生态论文要求观点明确不同的是,生态影片的生态主题越隐蔽,就越能深入人心。 |
A.如果没有生态影视的宣传,生态保护的理念就难以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
B.我国电影处理生态题材的思路比较狭窄,还没有涉及对于生态与环境恶化带来灾难的深层次思考。 |
C.国外的生态影片都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所以值得我们借鉴。 |
D.如果生态影视只是图解主题而缺少引人入胜的情节,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各题。(14分)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己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小题1】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小题3】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小题4】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4分)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己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小题1】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小题3】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小题4】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