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诞(dàn)癸(kuí)殊(shū)峻(jùn) |
B.殇(shāng)稽(jī)骸(hái)晤(wù) |
C.悼(dáo)禊(xì)骋(chěng)契(qì) |
D.嗟(jiē)觞(shāng)湍(tuān)曲(qǔ)水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2)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见世之熙熙者熙熙:忙碌来往追求名利 |
B.出而矫之矫:违背 |
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射:追逐 |
D.大率类是类:似,像 |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项庄拔剑舞 |
A.作者得知家中之砚是古砚后,没有及时验证真伪。这古砚产生时仅是普通工具,没有特殊意义。 |
B.文章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
C.作者认为“好古”是淡泊,不与坏风气同流合污,体现了直面时俗的批判和卓尔不群的个性。 |
D.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义;可“好古”后来渐渐变成附庸风雅,谄媚权贵。 |
(1)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2)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4.名著阅读- (共1题)
5.
文学名著10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小题2】葛朗台用什么方法既不花一分钱却又挽救了弟弟的名誉?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妈妈,”欧也妮说道,“咱们给叔叔戴孝吧。”葛朗台太太表示赞同,但葛朗台说葛朗台太太真会想办法花钱,戴孝在乎心而不在乎衣服;如果一定要戴孝的话,就让葛朗台太太用自己的六路易去买孝服,而他用一块黑纱布就行了。 |
B.纪尧姆·葛朗台让儿子查理到葛朗台家里住几个月,查理很兴奋,决心要到那个小地方摆摆阔气,显显时髦。他带上了巴黎流行的最漂亮的猎装,带上了各种各样的背心,还有风行的硬领和领带。查理俊俏的脸蛋和匀称的身材,深深地吸引了欧也妮。 |
C.欧也妮像初次动心的少女一样,非常急切地要替堂兄弟张罗点儿什么,她已经认为只有她才懂得堂兄弟的口味与心思,她甚至自己出去给查理买白糖。 |
D.多年来,葛朗台总是亲自分发蜡烛给女儿和拿侬使用,同样,日常消费的面包和其他物品也都由他在早晨分发,对家里的消费斤斤计较。欧也妮担心查理受不了蜡油的气味,拿出零花钱让拿侬去买白蜡烛,葛朗台太太怕被葛朗台发现,担心吊胆的。 |
E.葛朗台的弟弟给葛朗台一封诀别信,大致意思如下: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我欠了近四百万的债,无力偿还;只是查理这可怜的孩子,他已经无家可归,你应当帮助我。这封诀别信使葛朗台一夜没睡好,对弟弟的去世很是悲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