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A.倔强(jué)召唤(zhào)入不敷出(fū)汗流浃背(jiā) |
B.熨帖 (yùn)戕害 (qiāng)铩羽而归(shā)曝(pù)背谈天 |
C.诳语(kuáng)翘首(qiáo)休戚相关(qì)载饥载渴(zǎi) |
D.隽永(juàn )饿殍 (piăo)亘古如斯(gèn)敛息屏气(bǐn) |
今天,我们随便到中小学的班级去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众口一词的“我们爱科学”不同,回答常常是五花八门:“我想做一名老师”“我想做宇航员”“我想做一名记者”……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多样,随着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理想也越来越丰富。下列关于理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今天,我们随便到中小学的班级去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众口一词的“我们爱科学”不同,回答常常是五花八门:“我想做一名老师”“我想做宇航员”“我想做一名记者”……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多样,随着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理想也越来越丰富。下列关于理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
B.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
C.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 |
D.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起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A.②③①⑤④ | B.②⑤③①④ | C.②④⑤①③ | D.②①③④⑤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晁盖)一行人上岸,王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晁盖等慌忙施礼,王伦答礼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晁盖心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哪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道“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赴席。王伦等都出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以上第十九回)
宋江(对招降钦差太尉宿元景)道“小可水洼,自从王伦上山开创之后,却是晁盖上山,今至宋江,已经数载,附近居民,扰害不浅。”
(第八十二回)
(节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载体,是打开沟通理解之门的钥匙,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面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有13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件大事。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载体,是打开沟通理解之门的钥匙,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面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有13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件大事。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小题1】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A.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 B.作《师说》以贻之 |
C.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 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小题3】苏辙为六国提出的自安之计是 (四个字概括)(1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其出人/也远矣 |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D.望美人/兮天一方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
B.《劝学》选段连用三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