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南省常宁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77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11/2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度(cǔn)粗 (kuàng) 源(sù)(hù)恶不悛
B.打(yàng)(dàng)案然(sǒng) 涸辙之(fù)
C.整(chì)浸(zì)拘(nì)有有角(líng)
D.车(yūn) 土(nián)徘(huái) 命途多(chuǎn)
2.选择恰当的答语(  )
3.选择恰当的答语(  )
4.选择正确答案(  )
5.选择正确答案(  )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

南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
(2)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①。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②,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③,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株,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
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④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监筠州盐酒税—市场管理的小官。②蔑—无,没有。这里指淹没。③漘(chún唇):水边。④劫——佛教名词。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的略写。 ⑤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者为环堵,泛指简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敝不可处:处置、修复B.刺史府门败:坏,冲坏
C.落其而收其实华:花D.治先人之庐敝:破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市人争寻尺自效夫夷近,则游者众
B.不知夜既旦师道不传也久矣
C.人不堪忧置煴火,覆武
D.良以其害学故也鹏之徙南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休田里”,抒发了他“追求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D.全文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3分)
(2)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4分)
(3)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3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寂   寞
龙应台
⑴我曾经坐在台北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官员在挣扎解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语言的剑道在政治的决斗场上咄咄逼人,刀光夺目。我望向翻腾暴烈的场内,调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像魔术一样,“倏”一下,议场顿时往百步外退去,缩小,声音全灭,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扬起的手,一瞬间变成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缓缓起,慢慢落…… 
  ⑵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死静,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⑶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⑷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慢慢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⑸冰箱永远是空的。好朋友上山探视,总是带点牛奶面包,像一个社会局的志工去探视独居老人。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
⑹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⑺我细细在想,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 
  ⑻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十一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五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⑼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他一时无语。
⑽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写湖心亭: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⑾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当他在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⑿“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笑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⒀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⒁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小题1】赏析划线文中的句子。(4分)
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小题2】简要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并简析它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5分)
【小题3】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联想到张岱,并引用其文章、墓志铭的意图是什么?(6分)
【小题4】文章最后提到“有一种寂寞,也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作者对这种寂寞持什么样的态度?试列举相关人物或实例谈谈你对这种“寂寞”的理解。(6分)

5.名著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孟子)曰:“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孟子·公孙丑下》)
【小题1】请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对于古今学者和古今君子的看法,并指出他们看法的相同点。(6分)
【小题2】古之君子,其过如日月之食,可为何“及其更也,民皆仰之”?请作简要分析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今之学者在这方面该如何去实践。(6分)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阅读下面三段新闻采访记录,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村民马女士:我的母亲去年查出患有肺癌,随后开始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算下来至少要几千元药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政府给予了我们适当的经济补贴,现在扣除每月500元基本医疗费用后,药费最多可以报销70%,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
②蔬菜批发商:由于国家支农政策好,现在农民种植的蔬菜品种多了,因此10年来,我批发的蔬菜品种已由原来的大葱、大蒜发展到数十个品种。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可以说想吃啥都能买得到。
③市民吴大爷:我们一家三口原来同住在人均不足6平方米的平房中,由于住房问题,儿子30多岁还没有谈对象。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后,像我们这种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才有机会住进这么宽敞的楼房。现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也解决了。
【小题1】请你分别概括出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每点限6个字以内)(6分)
  ②    ③  
【小题2】综合以上三个采访对象所谈及的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要求:①综合以上三段话的内容选取角度。②15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