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省启东中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77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3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勇(piào)沙(dèng) 积(zǎn)两国交(wù)
B.须(qì) 逐(jué)躯(qiào) 民倒悬(jiě)
C.冰(bào)热(mèn)怨(mán)半身不(suí)
D.本(tà)青(tái)服(shuì) 拐弯角(mò)
2.5 10B核俘获一个中子后转变为 37Li核,并放出一个α粒子,则在这一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为多少?(已知 510B核的质量为10.012938u,Li的质量为7.016004u,中子的质量为1.008665u,氦核的质量为4.002603u)(1μ≈930Mev)
3.
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付 / 巍巍言 / 越礼制肯 / 竹难书
B.抵 / 身陷囹热 / 尺天涯壮 / 大巧若
C.告 / 物民丰哑 / 畏不前品 / 义愤填
D.据 / 屈聱牙臣 / 缺毋滥熟 / 万马齐

2.名著阅读(共1题)

4.
名著阅读题
【小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B.《茶馆》中,王利发因为时局混乱,生意越做越艰难。而唐铁嘴因为年头越乱生意越好而感谢岁月,他已改抽“白面”,他要求在茶馆租房却被王利发拒绝。
C.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在辛亥革命到来时,他对革命起先是“深恶而痛绝之”,但他又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出发,感到“革命也好罢”,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念头,于是,他与假洋鬼子相约一起革命。
D.《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E.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小题2】简答
(1)《边城》中,傩送最后为什么选择孤独出走?
 
 
 
(2)《哈姆雷特》只有五幕,但高潮迭出,扣人心弦。请概述剧中三次高潮的内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