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髙三联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770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4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咅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煤碳化妆品和稀泥huò供认不悔力能扛鼎gāng
B.陷井易拉罐怯生生qiè唉卢叹气大雨滂沱pāng
C.绚烂笑眯眯拓荒者tuò锦绣山河身无长物cháng
D.宣泄谐奏曲软着陆zhao和盘托出不见经传chuán
2.小明同学取14%的硫酸溶液70g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慢慢加入10g氧化铜粉末并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粉末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3.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Na2CO3的性质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B瓶中溶液变红

Na2CO3溶液呈{#blank#}1{#/blank#}性

关闭开关K1,打开K2,并加入一定量稀盐酸

B中有气泡;C中

{#blank#}2{#/blank#}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

关闭开关K2,打开K1

①B瓶中液体压入A中

②A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lank#}3{#/blank#}

【反思与交流】

①实验后,同学们分析实验Ⅲ中B瓶溶液的溶质为{#blank#}4{#/blank#}.

②某同学向B瓶中继续加入稀盐酸,发现A中白色沉淀消失且红色褪去,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为{#blank#}5{#/blank#}(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Na2CO3的性质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B瓶中溶液变红

Na2CO3溶液呈{#blank#}1{#/blank#}性

关闭开关K1,打开K2,并加入一定量稀盐酸

B中有气泡;C中

{#blank#}2{#/blank#}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

关闭开关K2,打开K1

①B瓶中液体压入A中

②A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lank#}3{#/blank#}

【反思与交流】

①实验后,同学们分析实验Ⅲ中B瓶溶液的溶质为{#blank#}4{#/blank#}.

②某同学向B瓶中继续加入稀盐酸,发现A中白色沉淀消失且红色褪去,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为{#blank#}5{#/blank#}(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Na2CO3的性质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B瓶中溶液变红

Na2CO3溶液呈{#blank#}1{#/blank#}性

关闭开关K1,打开K2,并加入一定量稀盐酸

B中有气泡;C中

{#blank#}2{#/blank#}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

关闭开关K2,打开K1

①B瓶中液体压入A中

②A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lank#}3{#/blank#}

【反思与交流】

①实验后,同学们分析实验Ⅲ中B瓶溶液的溶质为{#blank#}4{#/blank#}.

②某同学向B瓶中继续加入稀盐酸,发现A中白色沉淀消失且红色褪去,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为{#blank#}5{#/blank#}(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绿
刘白羽
该早荒芜了,记忆中的一团绿色
②跟着近乎金黄的童年,一齐消逝了所有的悠适。像一只孤独地走过一百里沙漠的骆驼,我在这二十年头上感到了焦灼,也感到了喉咙和嘴的干哑。在这一小段落的旅程上,留下的是什么呢?除了深邃的铃声之外,也许就是那曾经偶然发现了的绿洲。在那儿一边饮着清澈的水,向玻璃似的水皮上,瞅着自己的影子以及天上的白云,悠然起了遐思。那完全是微带溶合的绿影。这偶然是怎样的使我欣快过!
③“疲倦吗?”
④到南方来的第一夜晚,谁朝我这样问询。我赶紧摇了摇头。现在,住下来很久了。同时,那一扇楼窗上的颜色,也经了几度的改变。最初是发红的檀黄和发黑的浓绿,挽在这两种颜色的混合里,流着汗液,感觉到眼黑、眩晕。渐渐的,一直到最近,身上披了夹衣,心上也仿佛轻松了一层。窗上,太阳换成一抹米黄色、象牙色。中间摇晃着的树影,却单纯得带了一点黄了。是绿得疲倦了吗?不,不是。我摇着头。可是我明白,迟早有那么一天。
⑤我给朋友的信上,写过:
⑥“也许,天生是一只应该跋涉的骆驼,你让它休息,四条腿弯弯的倒显得难过了。现在人家说我病了。的确,自己也知道,头在涨疼,两颊在发烧。可是我怒起来……呵,还是跋涉去吧!能这样呆下去吗?固然,每天坐在窗下,也不停地用手指掀着书页写下些记忆中的字句,不过——还不能说不是休息出来的毛病。”
⑦昨夜,听了一夕秋风,早晨爬起来,就担心着一件事,赶紧扯开窗帷,连一扇铁纱也不剩的把两层木框全用臂肘撞开了。
⑧俄!果然,颜色全变了。远远近近都在一层淡薄的黄雾里。这也许是裸露的朝光吧?
⑨隔了两片菜园,从一簇高深的树枝下,露出一段台阶,阶前幽静的几棵红鸡冠花,像几滴凝着的血,点缀了这秋的静穆和沉默。院子整个是绿荫荫的,时常有一两个白衣的人,悄悄走上台阶。……这个绿的庭园染了黄,我的心仍向往着它。我想那里一定是充满了美丽的梦幻:住的是一个弃世的诗人,是一个养疴的少女,还是一个梦恋着古罗马的光荣的教士呢?  
⑩一夜,我曾站在窗前吹风,忽然从那稀朗的树梢上露出两点火焰。不是星子,风一偏,它便会拉长起来。仔细地瞧了瞧,才知道是那白天永远垂着旧帷的窗里,燃着两支措烛。同时,还遥遥送过来几下退缓的钟声……
11“哦!一个虔诚的教士吧!”
12掩上窗帷,我不愿再看,我瞑目地思索着:
13一个白了头发的老人,在这坟墓般死寂的院中,淹留着他仅有的暮年。每夜,他祈祷着,为了他失掉了的曾经爱过的人,为了他个个远离而背叛了他的孩子们的罪恶。在微黄的颤抖的烛影下,慢慢跪下去,两眼交流着热泪。也许他会忘了烂熟的祈辞,于是一天,他跪下去,不再起来了。唉,老人!……我……未来?
14是这绿的影像触着了脑筋上的某一条纤维,浮上我眼前的是另一个绿的庭园。
15那里装载了我的童年,我的青春。可是当这刻薄的西风刮来,所有绿的庭园,都要毁灭和破裂的。容我再作一次痛苦的回忆吧!
16庭园的一角,我在那里瞧过红毛毛虫和蜗牛,那些东西虽然笨丑,我却没忘过。春天,夏天,往窗外望一眼,永远是绿的。三月的桃花,五月的石榴,以及那海棠,马缕,白的槐花,一簇花,一片草,遮蔽了三进院落。
17最使我依恋不忘的是六月间,从后窗上往往有一阵比泥土青草混合的淡味农些的清香吹进来,使我掩上手中的书本,走向窗下。一阵微风里,我瞧见落下大把的枣花。我才明白这阵清香的来处。枣花落满了地,几只麻雀在那给树叶筛得稀稀的日影下跳跃。窗纸绿了,我的心也给绿色浸湿了一层
18今年再没有闻枣花香的清福,那绿的庭园也委实太遥远了。
19我知道,一天落起霜来,就是这染了黄的绿色,也怕不能保得住。我也知道,二十年的青春里,绿的庭园是荒芜了。
20——这深深地印在记忆中的一团绿色啊!
21倚住了墙壁,晓风使我的皮肤上冲过一条细细的寒流。
22骆驼走到了大戈壁深处的时候,绿洲也不容易发现了,然而……还是跋涉去吧!沙漠再深些、再远些,只要没有一阵偶然的暴风把我淹没,迟早会走过这窒人鼻息的瀚海,那时会有缠绵不断的绿洲……幸福的绿的庭园,来装下长途疲倦了的心灵。到那时,再好好作一次绿的回忆吧!
23听!西风起来了!它在催我前进!永远地寻求!
(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散文选》,1979年版,有改动)
【小题1】作者在“这二十年头上”浮想联翩,心情既矛盾又有微妙的变化,请勾勒出这种变化的轨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该早荒芜了,记忆中的一团绿色。(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纸绿了,我的心也给绿色浸湿了一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⑯⑰两段中,作者描绘了“庭园”哪些景象?给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中写“一个白了头发的老人”这段文字,有什么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写到“骆驼”“跋涉”,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表达(共2题)

9.
为使下面的语句表达更简洁、顺畅并保留原意,编号的同语有四处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删去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课后,我去办公室①请教王老师。刚②推门,听到办公室里好像③在吵架,忙把手缩了回来。我站在门口④听了一阵子⑤明白,原来⑥是王老师和程老师正为一个数学答案⑦争论不休,各执己见⑧,这件事使我十分9感动……
答:可删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面的小剧本,是由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所讲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的。请根据情境或提示将剧本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写出来。(5分)
(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无意间多算了一位买白菜老人的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放学回家时,我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手里捏着一毛钱,然而,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剧本)
(菜场,一驼背老头,蹒跚上场)
我:(指着秤)大爷,您看五斤二两,算五斤,三分一斤,正好两毛五。
大爷:(从袋里摸出,细细地数着钱,递上) (①语言。15字以内)
我:(高兴)谢谢大爷,您走好啊!娘,这钱给你,我上学了。
(哼小曲,上学去。下场)
……
(放学回家,蹦跳着。上场)
我:(欢快)娘,我放学了。 ( ②神态。5字以内)你怎么哭了?
娘: ( ③动作、语气。10字以内)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4.命题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倾斜与平衡,既是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常见的人生或社会现象。
请以“倾斜与平衡”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