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皓首(gào)桎梏(kù)撒手锏(jiàn)藕断丝连(ǒu) |
B.狙击(jū)歆羡(xiàn)卡脖子(qiǎ)烜赫一时(xuǎn) |
C.稽首(qǐ)菲薄(fēi)入场券(juàn)爱憎分明(zēng) |
D.戏谑(xùe)谂知(rěn)干细胞(gàn)泾渭分明(jīng) |
A.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棵荔枝,“仙人本是海仙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
B.沈从文先生把沅水流域几百码头的人事哀乐、山光水色、历史沿革搬进文学殿堂,构筑出独特的文学世界。 |
C.许多消费者面对种类繁多的食品发愁:怎么知道究竟是不是转基因,生活中有无可能完全避免转基因,那些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鉴别转基因食品的方法正确吗? |
D.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社,考察近几年春晚的文字质量,结论是总体上合格,但语言类节目的差错还是比较多。 |
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和{#blank#}1{#/blank#}相处 受益{#blank#}2{#/blank#}浅 {#blank#}3{#/blank#}难与共 灯红酒{#blank#}4{#/blank#}
{#blank#}5{#/blank#}力尽 年逾古{#blank#}6{#/blank#} 铿锵{#blank#}7{#/blank#} 得意{#blank#}8{#/blank#}
耀{#blank#}9{#/blank#}扬威 {#blank#}10{#/blank#}惑不解 莫{#blank#}11{#/blank#}其妙 形单{#blank#}12{#/blank#}只
周恩来看到那些{#blank#}13{#/blank#}的洋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blank#}14{#/blank#}的样子。感到{#blank#}15{#/blank#}。他知道原因后,便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blank#}16{#/blank#}的话语。
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和{#blank#}1{#/blank#}相处 受益{#blank#}2{#/blank#}浅 {#blank#}3{#/blank#}难与共 灯红酒{#blank#}4{#/blank#}
{#blank#}5{#/blank#}力尽 年逾古{#blank#}6{#/blank#} 铿锵{#blank#}7{#/blank#} 得意{#blank#}8{#/blank#}
耀{#blank#}9{#/blank#}扬威 {#blank#}10{#/blank#}惑不解 莫{#blank#}11{#/blank#}其妙 形单{#blank#}12{#/blank#}只
周恩来看到那些{#blank#}13{#/blank#}的洋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blank#}14{#/blank#}的样子。感到{#blank#}15{#/blank#}。他知道原因后,便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blank#}16{#/blank#}的话语。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 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矜:怜悯 |
B.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 戚:忧伤 |
C.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宥:宽容 |
D.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劝:劝说 |
A.①然犹命其臣吕侯②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
B.①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②何为其然也 |
C.①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也乎吾 |
D.①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①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②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③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④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⑤疑则举而归之于仁
⑥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A.本文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以忠厚为本施行刑赏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说理透彻,结构严谨。 |
B.《书》认为有疑问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有疑问的功德可以从重奖赏,这个观点表现出了刑赏忠厚之意。 |
C.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一个残忍的人了。所以,在作者看来,仁慈是可以多一些的,但义法是不可以多施加的。 |
D.作者在文中列举“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尧是一个仁慈的人。 |
①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4分)
②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4分)
③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4分)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