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明光三校联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74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4/2/27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缱(quǎn)旗(jīng)曲(juǎn)锵(kēng)
B.望(liào)峨(cuó)藩(hùn)息(zhì)
C.(yì)号趿拉(tā)(cù)缩阴(yì)
D.(cù)发愧(zhà)偻(yǔ)起脚(diǎn)
2.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3.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例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予羁縻不得还B.为巡船所物色C.不能容于远近D.恐年岁之不吾与
4.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5.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6.

下列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7.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8.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与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人愿为楚王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目的不仅在于表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表明他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B.“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等香花名草来比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远大的理想。
C.“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并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9.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 《指南录后序》)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在使者之目:眼目B.穷饿无聊无聊:没有依靠
C.行露宿草:在荒草间D.买五人之头而之函:用匣子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以至永嘉
B.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令素不闻诗书
C.卒吾郡之发愤一击然而隐忍
D.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予不得归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本想一死了之,但是认为还没有到了绝望的地步,局面还有可能扭转,所以“隐忍以行”。
B.文天祥刚到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表现了立志复兴国家的急切心情。
C.张溥记述了五人牺牲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们慷慨就刑,铮铮之骨。选段在表达方式上叙后发议。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地歌颂五人,作者将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奋斗精神与在阉党横行时变节易志的缙绅作类比,突出了五人的高洁的志操。类比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6分)
(1)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3分)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题。(13分)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①,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马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像,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而今,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马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马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注:①蔚蓝的色调: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善用蔚蓝的色调表达幽远而深邃、宁静而安详的自然之景。
【小题1】肖邦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1分)
【小题2】选段哪句话概括了肖邦音乐与波兰风光的关系?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小题3】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分)
【小题4】文中说“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具体谈谈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生活环境的关系。(5分) 

4.语言表达(共2题)

12.
请根据上联补充下联(2分)
祖国山川颂,   。
13.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各有所思
【小题1】请组织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2分)
【小题2】这幅漫画有什么深刻的寓意?请概括出来。(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