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仆/前仆后继禅让/箪食壶浆着重/不着边际 |
B.复辟/开天辟地累赘/硕果累累沉疴/百舸争流 |
C.契约/锲而不舍拮据/佶屈聱牙点缀/不辍劳作 |
D.觊觎/光风霁月弹劾/言简意赅伉俪/沆瀣一气 |
2.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小题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5分)
【小题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6分)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小题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5分)
【小题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6分)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枝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③(错父)遂饮药死 ④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小题5】(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2分)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分)
(4)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3分)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枝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错常数请间言事数:多次 |
B.口让多怨,汝何为也让:责备 |
C.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
A.以其辩得幸太子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
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
C.削其地,收其枝郡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
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
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③(错父)遂饮药死 ④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⑤⑥ | D.①②④⑤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
(1)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2分)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分)
(4)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3分)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粟良平
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北海亭面馆的店主要说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上前去招呼。
“啊……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清汤荞麦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进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子面,送到妈妈口中。
不一会,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起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答道。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 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说道:“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生意日渐兴隆的北海亭面馆,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 十点刚过,二号桌上已经摆好了“预约”的牌子。老板和老板娘立刻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清汤荞麦面150元”。其实,清汤荞麦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到十点半,他们来了。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有些大的旧衣服,兄弟二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退色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笑着迎上前去。
“……啊……清汤荞麦面两碗……可以吗?”母亲怯生生地问。
“行,请,请里边坐!”
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顺手将桌上那块预约牌藏了起来,对柜台喊道: “清汤荞麦面两碗!”
老板把三碗面的分量放进锅里。
母子三人吃着两碗清汤荞麦面,说着,笑着。
“大儿,淳儿,你们也知道,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剩下的债,本来约定到明年三月还清,可实际上,今天就可以全部还清了。”
“啊,这是真的吗,妈妈?”
“是真的。大儿每天送报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我忙,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
“好啊!妈妈,哥哥,从现在起,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真是谢……谢……”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作为年夜饭的清汤荞麦面吃完了,付了300元。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走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向他们祝福,目送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临了。北海亭面馆里,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的牌子,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看到他们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 那块“预约”的牌子,早已悄悄地放在了二号桌上。
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 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一个身穿和服的女人,深深埋着头走了进来,站在两位青年的中间。
“啊……三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穿和服的女人平静地说。
老板娘指着三位来客,目光和正在柜台里忙碌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处。
青年中的一位开口了。 “我们就是十四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顾客。那时,就是这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鼓励,使我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这以后,我们搬到母亲的老家滋贺县去了。
“我今年通过了国家医生资格考试,现在在京都的大学医院当实习医生。明年四月,我将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工作。还没有开面馆的弟弟,现在在京都的银行里工作。今天我们母子三人,特意赶到札幌的北海亭,想要麻烦你们煮三碗清汤荞麦面。”
边听边点头的老板夫妇,泪珠一串串地掉下来。
“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三碗——” [来源:学科网]
“好咧——清汤荞麦面三碗——”泪流满面的丈夫差点应不出声来。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不约而同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飘摇。[来源:学科网ZXXK]
(文章来源于《世界经典小说选读》,有删节)
【小题1】文章标题为“一碗清汤荞麦面”,请简析其妙处。(4分)
【小题2】文中吃面的场面既写母子三人的对话,也写老板夫妇的对话,是否显得啰嗦重复?请举例分析。(5分)
【小题3】有人认为母子三人从逆境走向光明,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粟良平
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北海亭面馆的店主要说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上前去招呼。
“啊……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清汤荞麦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进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子面,送到妈妈口中。
不一会,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起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答道。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 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说道:“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生意日渐兴隆的北海亭面馆,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 十点刚过,二号桌上已经摆好了“预约”的牌子。老板和老板娘立刻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清汤荞麦面150元”。其实,清汤荞麦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到十点半,他们来了。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有些大的旧衣服,兄弟二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退色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笑着迎上前去。
“……啊……清汤荞麦面两碗……可以吗?”母亲怯生生地问。
“行,请,请里边坐!”
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顺手将桌上那块预约牌藏了起来,对柜台喊道: “清汤荞麦面两碗!”
老板把三碗面的分量放进锅里。
母子三人吃着两碗清汤荞麦面,说着,笑着。
“大儿,淳儿,你们也知道,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剩下的债,本来约定到明年三月还清,可实际上,今天就可以全部还清了。”
“啊,这是真的吗,妈妈?”
“是真的。大儿每天送报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我忙,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
“好啊!妈妈,哥哥,从现在起,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真是谢……谢……”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作为年夜饭的清汤荞麦面吃完了,付了300元。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走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向他们祝福,目送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临了。北海亭面馆里,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的牌子,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看到他们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 那块“预约”的牌子,早已悄悄地放在了二号桌上。
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 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一个身穿和服的女人,深深埋着头走了进来,站在两位青年的中间。
“啊……三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穿和服的女人平静地说。
老板娘指着三位来客,目光和正在柜台里忙碌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处。
青年中的一位开口了。 “我们就是十四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顾客。那时,就是这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鼓励,使我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这以后,我们搬到母亲的老家滋贺县去了。
“我今年通过了国家医生资格考试,现在在京都的大学医院当实习医生。明年四月,我将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工作。还没有开面馆的弟弟,现在在京都的银行里工作。今天我们母子三人,特意赶到札幌的北海亭,想要麻烦你们煮三碗清汤荞麦面。”
边听边点头的老板夫妇,泪珠一串串地掉下来。
“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三碗——” [来源:学科网]
“好咧——清汤荞麦面三碗——”泪流满面的丈夫差点应不出声来。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不约而同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飘摇。[来源:学科网ZXXK]
(文章来源于《世界经典小说选读》,有删节)
【小题1】文章标题为“一碗清汤荞麦面”,请简析其妙处。(4分)
【小题2】文中吃面的场面既写母子三人的对话,也写老板夫妇的对话,是否显得啰嗦重复?请举例分析。(5分)
【小题3】有人认为母子三人从逆境走向光明,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揭阳玉德人物李良雄:用脚磨练的人生更精彩
黄 蕾
有这样一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命运的不幸便伴随着那一声啼哭降落。双手萎缩成了他永远无法摆脱的魔咒,父亲、哥哥的相继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生活的重担犹如千斤巨石般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肩上。可他没有屈服,用残缺的身体对抗着命运的不公,用坚强的意志开拓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用汗水与智慧编织出人生的美好蓝图……他就是李良雄。
揭东区玉窖镇饶美村——李良雄就生活在这个村里。李良雄个子不高,穿着白衬衫,卷着裤腿,每天骑着自制脚踏车,去养鸡场喂鸡。穿过村里的羊肠小道,两间房子大小的养鸡场便坐落在那里,一只只体型肥大的鸡在铁门里悠闲踱步。车子刹住,李良雄双手手臂夹紧,将车后两桶满满的饲料卸下,然后用脚灵活地开了铁门上的锁,将两桶饲料提进门,走进里屋,揭开锅盖,用铲子将饲料一勺一勺地舀进锅里,搅拌均匀,然后装在大盆子里,看似简单实际却会令人手忙脚乱的操作,李良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着大大小小的鸡争先恐后地啄食,李良雄露出一脸灿烂的微笑。
每天李良雄身在外,而心却在家。母亲和小侄子就是他最大的牵挂,病重的老母亲每天只能卧床休养,哥哥的遗孤李枫岚正读高三,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赚钱,给母亲治病,让她安度晚年:让小侄子顺利考读大学,完成自己和哥哥的心愿。正如李良雄的小侄子李枫岚说的:“叔叔用双脚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是他给了我全部的爱与关怀,供我读书,教我做人,他是我生命中最亲的人,我要好好读书,争取明年高考用好成绩回报叔叔。”
一间并不宽敞的矮小平房是李良雄的哥哥生前留下的,这里就是李良雄的“工作室”。房间的灯一打开,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书桌上摆放着的一部台式电脑,李良雄平时就是通过这台电脑,经营着他的网上买卖。搬起凳子坐定、打开电脑、用脚将鼠标和键盘移动到地上、开始登录QQ……一连串娴熟的动作让周围的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儿,电脑屏幕右下角的QQ头像便频繁闪动着,好友发来的信息阵阵作响。只见李良雄用脚灵活地点击鼠标,打开对话框,脚趾在键盘上来回轻踩着,快速地回复好友留言。“别人是手写版,我是脚写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且用QQ和买主联系,既方便快捷,又省电话费,一举多得呀!”李良雄说,只要能上网卖鸡蛋,就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事。“你好,我要一斤鸡蛋,明天十点前能送到吗?”“好的,没问题,明天准时送到。”……从密密麻麻的聊天中,李良雄打开了更加宽广的销售渠道。
一路走来,李良雄克服了无数困难,不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还担负起照顾老母亲和两个侄子的家庭重任,他对村里人更是古道热肠。谈起弟弟,李良雄的大姐李玩兰几度落泪,她擦着眼泪说道:“良雄从小就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即使受伤,有人取笑他、看轻他,他也从不低头。他说过,双手残疾了,就用双脚去磨练人生,我为他感到骄傲自豪。”从她口中,我们还得知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李良雄独自一人去养鸡场,半夜里,养鸡场附近的邻居家起火了。眼看喊人已经来不及,李良雄二话没说,用萎缩的双手拎起一桶一桶的水,将燃烧的大火扑灭。由于在救火中拎水走得急,他的脚扭伤了,可他什么也没说,独自一人回家里擦药酒,默默忍受着疼痛。
身体的残疾并没有浇灭李良雄对生活的希望,相反,他心怀感恩,乐于助人,经常参与村里的绿化建设,在他养鸡场对面的一隅,有一片绿荫,那里的树木都是他亲手栽种的,为村里的乡亲提供了一个休憩乘凉的好地方,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同村的李映波老伯说:“我是看着良雄长大的,他为人非常乐观坚强,不但自己赚钱养家,还经常帮村里做一些美化、绿化、保洁等事情。为人也讲究诚信,只要买蛋的人一打电话过来,他就马上送过去,近的地方就蹬着那辆脚踏车,远的地方就乘公交车,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日晒雨淋,他日日如是。”
“只要能有鸡养,有活干,就是最幸福的事。为了家人,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再辛苦也值得。”李良雄说,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就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他将用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过他的人。
(文章来源于2013年11月12日“揭阳新闻网”,有修改)
【小题1】文章标题为“用脚磨练的人生更精彩 ”,请简析其妙处。(4分)
【小题2】文中既写家人对李良雄的评价,也写李良雄自己的感慨,是否显得啰嗦重复?请举例分析。(5分)
【小题3】为什么说李良雄的人生是精彩的?怎样的人生才精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揭阳玉德人物李良雄:用脚磨练的人生更精彩
黄 蕾
有这样一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命运的不幸便伴随着那一声啼哭降落。双手萎缩成了他永远无法摆脱的魔咒,父亲、哥哥的相继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生活的重担犹如千斤巨石般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肩上。可他没有屈服,用残缺的身体对抗着命运的不公,用坚强的意志开拓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用汗水与智慧编织出人生的美好蓝图……他就是李良雄。
揭东区玉窖镇饶美村——李良雄就生活在这个村里。李良雄个子不高,穿着白衬衫,卷着裤腿,每天骑着自制脚踏车,去养鸡场喂鸡。穿过村里的羊肠小道,两间房子大小的养鸡场便坐落在那里,一只只体型肥大的鸡在铁门里悠闲踱步。车子刹住,李良雄双手手臂夹紧,将车后两桶满满的饲料卸下,然后用脚灵活地开了铁门上的锁,将两桶饲料提进门,走进里屋,揭开锅盖,用铲子将饲料一勺一勺地舀进锅里,搅拌均匀,然后装在大盆子里,看似简单实际却会令人手忙脚乱的操作,李良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着大大小小的鸡争先恐后地啄食,李良雄露出一脸灿烂的微笑。
每天李良雄身在外,而心却在家。母亲和小侄子就是他最大的牵挂,病重的老母亲每天只能卧床休养,哥哥的遗孤李枫岚正读高三,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赚钱,给母亲治病,让她安度晚年:让小侄子顺利考读大学,完成自己和哥哥的心愿。正如李良雄的小侄子李枫岚说的:“叔叔用双脚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是他给了我全部的爱与关怀,供我读书,教我做人,他是我生命中最亲的人,我要好好读书,争取明年高考用好成绩回报叔叔。”
一间并不宽敞的矮小平房是李良雄的哥哥生前留下的,这里就是李良雄的“工作室”。房间的灯一打开,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书桌上摆放着的一部台式电脑,李良雄平时就是通过这台电脑,经营着他的网上买卖。搬起凳子坐定、打开电脑、用脚将鼠标和键盘移动到地上、开始登录QQ……一连串娴熟的动作让周围的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儿,电脑屏幕右下角的QQ头像便频繁闪动着,好友发来的信息阵阵作响。只见李良雄用脚灵活地点击鼠标,打开对话框,脚趾在键盘上来回轻踩着,快速地回复好友留言。“别人是手写版,我是脚写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且用QQ和买主联系,既方便快捷,又省电话费,一举多得呀!”李良雄说,只要能上网卖鸡蛋,就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事。“你好,我要一斤鸡蛋,明天十点前能送到吗?”“好的,没问题,明天准时送到。”……从密密麻麻的聊天中,李良雄打开了更加宽广的销售渠道。
一路走来,李良雄克服了无数困难,不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还担负起照顾老母亲和两个侄子的家庭重任,他对村里人更是古道热肠。谈起弟弟,李良雄的大姐李玩兰几度落泪,她擦着眼泪说道:“良雄从小就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即使受伤,有人取笑他、看轻他,他也从不低头。他说过,双手残疾了,就用双脚去磨练人生,我为他感到骄傲自豪。”从她口中,我们还得知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李良雄独自一人去养鸡场,半夜里,养鸡场附近的邻居家起火了。眼看喊人已经来不及,李良雄二话没说,用萎缩的双手拎起一桶一桶的水,将燃烧的大火扑灭。由于在救火中拎水走得急,他的脚扭伤了,可他什么也没说,独自一人回家里擦药酒,默默忍受着疼痛。
身体的残疾并没有浇灭李良雄对生活的希望,相反,他心怀感恩,乐于助人,经常参与村里的绿化建设,在他养鸡场对面的一隅,有一片绿荫,那里的树木都是他亲手栽种的,为村里的乡亲提供了一个休憩乘凉的好地方,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同村的李映波老伯说:“我是看着良雄长大的,他为人非常乐观坚强,不但自己赚钱养家,还经常帮村里做一些美化、绿化、保洁等事情。为人也讲究诚信,只要买蛋的人一打电话过来,他就马上送过去,近的地方就蹬着那辆脚踏车,远的地方就乘公交车,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日晒雨淋,他日日如是。”
“只要能有鸡养,有活干,就是最幸福的事。为了家人,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再辛苦也值得。”李良雄说,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就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他将用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过他的人。
(文章来源于2013年11月12日“揭阳新闻网”,有修改)
【小题1】文章标题为“用脚磨练的人生更精彩 ”,请简析其妙处。(4分)
【小题2】文中既写家人对李良雄的评价,也写李良雄自己的感慨,是否显得啰嗦重复?请举例分析。(5分)
【小题3】为什么说李良雄的人生是精彩的?怎样的人生才精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5.语言表达- (共2题)
10.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