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07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脊梁(jí) 吝啬(lìn) 人声鼎沸(dǐng)
B.分歧( qí ) 匿笑(nì ) 粗犷(kuàng)   咄咄逼人(duō)
C.祈祷(qí ) 贮蓄(zhù) 澄清( chéng)  翻来覆去( fù)
D.一霎( shà) 脑髓(suí) 感慨(kǎi ) 花团锦簇(cù )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观看完十九大开幕式后,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蠢蠢欲动,誓要干出一份出彩成绩。
B.炙手可热的“双十一”促销活动让各路网络卖家大赚一笔。
C.2017-2018赛季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将在上海粉墨登场。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判断: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近日,《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各地群众喜迎十九大》的文章。
判断:这句话的标点符合使用完全正确。
C.小草、精神、能够、姊妹    判断:这四个词都是名词。
D.惠赠、令郎、贤弟、奉劝    判断:这四个词都是敬辞。
4.
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高铁江北段建成通车后,将会使扬州到上海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数据显示,乘坐“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已经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项。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出自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B.史铁生是当代文坛公认的优秀作家,他的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表达了最为真实的自我、最为普遍的生命感悟。
C.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从儿童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既有美丽清新的外表,又注重自己内在涵养的完美的母亲形象。
D.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是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的,但这毕竟是成年鲁迅的回忆之作,很多地方都渗透着对人生的思考,展示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和情绪。

2.字词书写(共1题)

6.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答题卡上田字格内。)
辽阔的冀中平原,微风fú(_____)过,田野里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浩miǎo(______)的白洋淀,湖水波动,小渔船轻快地穿suō(______)于芦苇丛间;在层层的麦浪里,在mì
mì(______)的芦花荡中,闪现着抗日军民的身影……这些富有诗意的场景,就来自于《白洋淀纪事》。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诗歌。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戍鼓:军鼓。②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③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④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⑤长:一直,老是。⑥况乃:何况是⑦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小题1】“舍弟”何意?诗人身在边境异地,看到的是边境的霜露、边境的月亮,却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忆舍弟”的原因有哪几个?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三)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使埋狗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学生。②敝帷:破了的帘幕。敝盖:破了的车盖。③封:包裹。④毋:不要。⑤陷:直接埋在土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仲尼之狗死 (___________)
②亦之席 (___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之者 (___________)
④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_______)
A.使子贡埋之 毋使其首陷焉
B.仲尼畜狗死 亦予
C.毋使其首陷 必有我师
D.其封也   我如浮云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
【小题4】从这个故事中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谈谈。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树林和草原 (节选)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仆人把地毯铺在马车上了,把装茶炊的箱子放在踏脚的地方了。两匹马畏缩着身子,打着响鼻,优雅地替换着蹄子站在那里;一对刚才睡醒的白鹅静悄悄、慢吞吞地穿过道路去。在篱笆后面,花园的看守人安闲地在那里打鼾;每一个声音都仿佛停滞在凝结的空气中,停滞不动。于是你坐上车;马儿一齐举步,马车发出隆隆的声音……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开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四俄里……天边发红了;寒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唧唧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小树林后面有一个村庄;再过去些还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所白色的礼拜堂;山上有一个白桦树林;这树林后面是一片沼地,就是你要去的地方……快跑,马儿,快跑!跨着大步向前进!……一共只有三俄里了。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十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田凫在沼地上空飞鸣……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壮健!
夏天七月里的早晨!除了猎人之外,有谁曾经体会到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呢?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灌木丛没有尽头……只是远处某些地方有一片黄澄澄的成熟了的黑麦,一条条狭长的粉红色的荞麦田。这时候一辆马车轧轧地响起;一个农人缓步走来,把他的马预先牵到阴凉的地方去……你同他打个招呼,就走开了;你后面传来镰刀的响亮的铿锵声。太阳越升越高。草立刻干燥了。天气炎热起来。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天边上黑暗起来;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
“老兄,这里什么地方可以弄点水喝?”你问一个割草的人。
“那边山谷里有泉水。”
你穿过缠着蔓草的茂密的榛树丛,走到山谷底下。果然,断崖的下面隐藏着泉水;橡树的掌形枝叶贪婪地铺张在水面上;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上升起来。你投身到地上,喝饱了水,但是懒得再动了。你现在正在阴凉的地方,呼吸着芬芳的湿气,你觉得很舒服,可是你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然而这是什么呀?风突然吹来,又疾驰而去;四周的空气颤动了一下:这不是雷声吗?你从山谷里走出来……天边的一片铅色是什么?是不是暑气浓密起来了?是不是乌云涌过来了?但是这时候电光微微地一闪……啊,原来是暴风雨要来了:它前面的一边像衣袖一般伸展开来,像穹隆似的笼罩着。顷刻之间,草木全部黑暗了……赶快跑!那边好像有一间干草棚……赶快跑!……你跑到那里,走了进去……雨多么大!闪电多么亮啊!有些地方,水通过了草屋顶滴在芳香的干草上……但是,瞧,太阳又出来了。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发出光辉,空气多么清新澄澈,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小题1】上文中黎明前后的景色变化源于天色的变化,从文中找出词语或句子补全下面的天色变化情况。
深灰色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说“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请好好品读文中第一处划线的句子,写出这幅风景画的特点
【小题3】请赏析文中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小题4】这篇抒情散文与朱自清先生的《春》的写法明显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理由。
10.
四、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别时
冰心
哪有心肠?然而竟被友人约去话别。
回来已是暮色沉沉。今夜没有电光,中堂燃着两支蜡烛,闪闪的光影,从竹帘里透出,觉得凄清。
走到院子里,已听见母亲同涵和杰断断续续地说话。等我进去时,帘子响处,声音都寂。母亲只低着头做针线,涵和杰惘然地站了起来,却没有话说,只扶着椅背,对着闪闪的烛光呆望。
我怀疑着,一面向母亲说着今天饯别的光景,他们两个竟不来搭话,我也不问。
母亲进去了,我才问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涵不言语,杰叹了一口气,半晌说:“母亲说……她舍不得你走,你走了她如同……但她又不愿意让你知道……”
几个月来,我们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软心酸,不敢揭破这一层纸。然而今夜我听到了这意中的言语,我竟呆了。
忽然涵望着杰沉重地说:“母亲吩咐不对莹哥说,你又来多事做什么?”
暂时沉默——这时电灯灿然地亮了,明光里照见他们两个的脸都红着。
杰嗫嚅着说:“我想……我想不要紧的……”
涵截住他:“不,我不许你说!”声音更严厉了。
这时杰真急了,觉得过分地受哥哥的呵斥。他也大声地说:“瞒别人,难道要瞒自己的姊姊?”他顽固地抵抗着。
我已丧失了裁判的能力,茫然的,无心地吹灭了蜡烛,正要勉强地说一两句话——
涵的声音凄然了:“正是不瞒别人,只瞒自己的姊姊呢!”
两对辛酸的眼光相触,如同刚卸下的琴弦一般,两个人同时无力地低下头去。
我神魂失据地站在他们中间。
电灯又灭了,感谢这一霎时消失的光明!我们只觉得湿热颤动的手,紧紧地互握着,却看不见彼此盈盈的泪眼!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夜,北京
注:冰心,原名谢婉莹,文中的“莹哥”。于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乘船赴美国留学。
【小题1】通读全文,你认为“哪有心肠?”是在责问谁?为什么?
【小题2】“母亲吩咐不对莹哥说”,母亲瞒着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哥哥瞒着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弟弟不瞒着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电灯在文中很神奇,仿佛通人性,事情发展需要时它会适时“亮”“灭”。请具体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叙述了一件事,在这件事中写出了家中成员对我不同的表现,却又表现了怎样共同的情感心理
【小题5】面对亲人的种种,“我已丧失了裁判的能力,茫然的”,亲人们常常就这样让你无奈又让你感动。请具体叙述一次你这样的“遭遇”。(例如一次随班春游前,去新学校上学前……要求通过描写表现出人物特点,100字左右)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综合性学习。
(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生活需要友情,人生需要朋友。与人交往,结为朋友,需要真诚与爱心。请展示一下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入中学不久,七(1)班班委会打算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开展一次班队活动,活动时间定在下周一。他们想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请你帮他们在邀请卡上拟写邀请词。(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学科的老师为邀请对象,注意运用书面礼貌用语,语言要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2.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当这样的日子到来时,人们会以特定的方式或举行特殊仪式来度过这一天,以表达特殊的情感或愿望。本学期我们已经过了 “国庆节”“ 中秋节”“ 重阳节”“万圣节”等。请以“过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记叙你经历的与过节有关的事;
②写真人真事,抒真情;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60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