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70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7/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大ruó 脖jǐng石pán永juànB.恶zēng拾zhí祷qí台词qián
C.依wèi 汗流背jiā 如pì 窸D.笔gān鹰sǔn浊hùn 攻jié
2.

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中国经济升级版重要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家庭农场蓬勃兴起。大学毕业生小乐放弃了国企的稳定工作,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却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读了大学,就该好好在单位干,回乡干私企,太没有出息了。

3.
下列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最能炒鱿鱼的五种人B.工资多少不再老板说了算
C.山东人才能上领奖台D.儿子老子与他的哥哥弟弟

2.句子默写(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4)今宵酒醒何处?      、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五人墓碑记》中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激义而死焉者也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
C.即除魏阉废祠之址葬之敛赀财送其行
D.盖蓼洲周公之被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小题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C.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小题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把五人之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对比,暗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
B.选文第二、三段记述了苏州老百姓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
C.民心所向,正义所在,通过人民的各种表现,反衬阉党诛五人的卑鄙无耻、倒行逆施。
D.选文用丰富的语言,形象地勾勒出五位义士慷慨就义时的形貌,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现代文阅读(共12分。)
穷 人
托尔斯泰
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刷白僵硬的手,像是要够什么东西似的伸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5 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为他们操的心还少吗?……他会这样说?……不,还不会!可为什么收养?……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房门吱扭一声,好像有谁进屋了,冉娜一惊,从凳子上欠起身来。“没人,仍然没人!上帝啊,我干吗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嗐,真倒霉!告诉你说,天气真够呛,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上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我不在家你干什么啦?”
渔夫把网拖进屋子,然后坐在炉子旁。
“我?”冉娜脸发白了。“我吗?我在家待着,缝缝补补……风那么大,简直吓人,我担心你呀!”
“是啊,是啊,”丈夫低声说,“天气坏得要命。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
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大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小题1】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
【小题2】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起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小题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题目的用意。

5.语言表达(共2题)

7.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8.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