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7029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4/3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信笺  缄默  掮客  尖酸刻薄  草菅人命
B.惬意  胆怯  提挈  锲而不舍  窃窃私语
C.迄今  地契  堆砌  同仇敌忾  货款付讫
D.耄耋  茂盛  广袤  未雨绸缪  貌合神离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风起云涌的娱乐选秀如今成为了电视媒体吸引受众屡试不爽的招数。“红歌会”没有排斥选秀的形式,但在内容上却独辟蹊径,重温红色记忆,激起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
B.当年《渴望》中的刘慧芳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时代在发展,现在要塑造一个“刘慧芳”式的形象和当年的那一个一定会大相径庭,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脉相传的。
C.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鹜,还有的企业和商家投机取巧,滥用古树茶、茶王茶、野生茶等概念,使一大批的普洱茶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D.胡适故居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版,反映出胡适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世风格。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那么士人阶层是怎样一个社会阶层呢?这个阶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将原来对最低一级贵族的称谓移到这些人身上,称他们为“士”。
①他们将文化带到民间
②于是许多庶民的子弟也通过私学获得了文化知识
③并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④社会的分化、改组使原来的许多有文化知识的贵族沦为庶民
⑤这样由来自这上下两个方面的人员就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⑥当时正是西周宗法制土崩瓦解的时代
⑥④②①③⑤
A.⑥④①③②⑤B.④⑥①③②⑤C.④⑥②①③⑤
4.
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
A.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
B.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
C.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
D.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
5.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6.

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血管①②③④中流动脉血的是 {#blank#}1{#/blank#} 

(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过程“4”叫做{#blank#}2{#/blank#} 

(3)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blank#}3{#/blank#} 后,才能通过小肠的a过程进入血液运往全身.

(4)每个肾脏中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在肾单位中有{#blank#}4{#/blank#} 处毛细血管,请列举一处毛细血管的作用{#blank#}5{#/blank#} 

2.句子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金石可镂”两句,以雕刻为喻,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 ____,”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气势磅礴的两句是 “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 衷 情

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帷。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小题1】词的上片写西湖清波门附近的春景,下片写晚归寺院所见之景,这两幅场景各有什么特点,又各以哪个字点出了景物特点?
【小题2】“月到门时”,从这轮伴随诗僧回到山门的朗月,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B.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C.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D.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凉州”,古代划分中国为九州。《尚书·禹贡》把凉州冀、兖、青、徐、荆、豫、雍等并列为九州。
B.“帝”,皇帝,常用于他人讲述时;皇帝自述时以“朕”自称,以“孤”自谦,以“寡”“寡人”对下谦称。
C.“母忧”,母亲的丧事;丁忧,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D.《晋书》,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合称中国的“二十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 ,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令人怜爱你; 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宿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绍兴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园中的映山红和紫竹都很鲜妍,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的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渠们是结恋了。渠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渠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他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东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不定期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溥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坐在架下的石登上,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这是作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得真切动人。
B.作者叙述自己曾经三次去过快阁,但前两次都没有多大印象,是为了突出紫藤的美丽,紫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C.文章第4自然段,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快阁的美景,使人如临其境。
D.“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E.文章在描写紫藤时融情于景,储蓄隽永,使全篇笼罩着由于紫藤花落而引发的悲凉心境。
【小题2】文章从题目来看是要写紫藤花的,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文字写快阁周围的景物?
【小题3】作者在写到快阁时,用到了陆游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小题4】这篇散文以“快阁的紫藤花”为题,请分析其妙处。

6.命题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来人往”,成语词典的解释是:人来来往往忙于应酬,也形容十分热闹。
“人来人往”可以指路上、街上等处人很多,来来往往。也可以说甲地人去乙地旅游,乙地人去甲地休闲;城里人去乡下钓鱼、爬山,乡下人去城里打工挣钱;人情往来;改革开放,技术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从古及今,历史人物的“江山代有才人出”等等。
请以“人来人往”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