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流凌是指河流冰封或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黄河兰州段沿岸流凌发生后河床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小题2】下列措施可有效防治流凌危害的是( )
①修建水库 ②冰凌爆破
③植树造林 ④加深河床
【小题3】若拍摄时北京时间为17:30,则拍摄方向最可能朝向( )

【小题1】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下旬 | B.5月下旬 |
C.7月中旬 | D.10月下旬 |
①修建水库 ②冰凌爆破
③植树造林 ④加深河床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
2.

【小题1】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曹娥江河床剖面的总体变化是( )
【小题2】上浦闸在曹娥江的主要作用是( )
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向北注入杭州湾,上浦闸是曹娥江干流上的一道涵闸,距河口约60千米,于 1979年建成,它的建成对曹娥江河床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河道纵比降是指河 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下图为曹娥江建上浦闸前后河床 纵剖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曹娥江河床剖面的总体变化是( )
A.河床高程上升 | B.河床高程先降后升 |
C.河道纵比降减缓 | D.河道纵比降渐升 |
A.拦沙防洪 | B.御咸蓄淡 | C.促进水产养殖 | D.保障饮水水源 |
3.
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4~6题。

【小题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小题2】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小题3】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

【小题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A.现状 | B.圈层增长模式 |
C.双城增长模式 | D.新城增长模式 |
A.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
B.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几增长规模 |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
A.距中心城市较远 | B.规模较小 |
C.数量较多 | D.做大做强 |
4.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人类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提供林木产品以及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下图是中国生物承载力进口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中具有较多生物承载力出口到中国的国家或地区均具备的共同特点是( )
【小题2】关于中国进口生物承载力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升我国生物承载力的是( )

【小题1】图示中具有较多生物承载力出口到中国的国家或地区均具备的共同特点是( )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
B.国土面积广大 |
C.人均生态资源量丰富 |
D.地形平坦、气候条件优越 |
A.进口自①、②国的生物承载力以草地为主 |
B.进口自③、④国的生物承载力以林地为主 |
C.进口自⑤国的生物承载力则以耕地为主 |
D.进口自⑥国的生物承载力以海洋为主 |
A.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福利,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 |
B.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C.加大工业发展步伐,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
D.禁止开发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