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镌刻(juàn)修禊(qì)龟裂(jūn)长歌当哭(dàng) |
B.玉醅(pēi)寥寥(liáo)一煞(shā)呼天抢地(qiāng) |
C.浸渍(zì)信笺(qiān)狭隘(ài)门衰祚薄(zuò) |
D.创痕(chuàng)逶迤(yí)盘桓(yuán)呱呱而泣(gū)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8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乎内外之分定:安定。 |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轻妙飘然 |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
D.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止:栖息。 |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B.庄子往见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
D.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以表闻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
B.旬有五日而后反 |
C.而御六气之辩 |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 遥游”的境界。 |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 功名利禄的思想。 |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
3.语言表达- (共2题)
7.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8.
根据情境为记者设计第二个问题。(4分)
校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二(12)班同学奋勇争先,捷报频传。李燕在刚结束的100米决赛中,获得了冠军,并打破了该项的学校记录。此时,校刊小记者走过来,对她进行了一番采访:
记者:祝贺你获得了冠军,你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这是你在这次校运会上获得的第几枚金牌?
李燕:得到冠军当然是非常高兴。这是我获得的第二枚金牌,第一枚是400米。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接力赛中,我们也能取得好成绩。
记者:
李燕:是的,高二的学习非常紧张,但我认为,学习与运动是不矛盾的,运动可以为学习减压。在刚刚结束的月考中,我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而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也取得很满意的成绩,学习、运动双丰收,我很开心。
假如你是小记者,第二个问题你会怎样问呢?
校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二(12)班同学奋勇争先,捷报频传。李燕在刚结束的100米决赛中,获得了冠军,并打破了该项的学校记录。此时,校刊小记者走过来,对她进行了一番采访:
记者:祝贺你获得了冠军,你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这是你在这次校运会上获得的第几枚金牌?
李燕:得到冠军当然是非常高兴。这是我获得的第二枚金牌,第一枚是400米。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接力赛中,我们也能取得好成绩。
记者:
李燕:是的,高二的学习非常紧张,但我认为,学习与运动是不矛盾的,运动可以为学习减压。在刚刚结束的月考中,我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而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也取得很满意的成绩,学习、运动双丰收,我很开心。
假如你是小记者,第二个问题你会怎样问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