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湖北省丹江口市八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068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1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quán)曲  呜咽(yè)  澎湃(pài)  气势磅(páng)礴
B.愠(yùn)怒   蹊(qī)跷  诧(cà)异   踉(liàng)踉跄跄
C.差(cāi)使   蹒跚(shān) 辍(chuò)学 故弄玄(xuàn)虚
D.歉疚(jiù)   惺xīng 忪   瞥(piè)见  风烛残(càn)年
2.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璧 逶迤 失魂落魄 万籁俱寂
B.琐屑 颓唐 酣然入梦 剧理力争
C.狼藉 祖籍 节衣缩食 辗转反侧
D.眷恋 红署 如数奉还 热泪盈眶
3.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宏观经济年均增速7.3%,脱贫人口年均超过1000万,改革举措出台1500多项,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 ①  ,中国倡议为全球治理 ② 出东方智慧……发展成就的确是一次可喜的“能量爆发”,每天都在 ③ 打动世界、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每天都在  ④ 奔腾的发展浪花,以此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事业不断向前、向前。
A.①飞奔②彰显③编制④荡漾
B.①提速②贡献③上演④泛起
C.①飞驰②贡献③彰显④荡漾
D.①提速②贡献③演出④翻滚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你们都是青年,应该艰苦勤奋地工作,怎么可以挑精拣肥,任劳任怨?
C.他坐在那里,身上有着某种不能自已的风度,与众不同。
D.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脍炙人口的单调、空虚之感。
5.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高尚的施助犹如春风化雨,于润物无声中传递真善美,不断为社会添火加柴。②与经济收益不同,纯粹的爱心与善行不求回报,而是在每个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以期生根发芽。③有时候,爱与善虽深藏于心底,但总能汩汩流淌、传递温度。④他回国后寄支票表示感谢,结果胡适回信说:“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⑤学者陈之藩早年留美时,曾接受胡适400美元的资助。
A.①③②⑤④B.③②⑤④①C.③⑤④②①D.①③⑤④②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本诗叙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B.“水、果”是象形字,“上、下”指事字,“明、林”是会意字。
C.“克难进取”、“战胜疾病”、“涌向河滩”都是动宾短语。
D.《最后一课》写都德上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感情发生了根本变化。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字将上任的地点与送别的地点“蜀川”联系起来了。
B.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
C.这首五言律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勃,他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并称初唐四杰。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小题2】颈联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加以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晏子使楚》,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王闻之,之(代词:晏子); 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B.何坐 (坐:犯罪);诣:到(指到长辈那里去)
C.其实味不同 (其实:它的果实) 谓左右曰(左右:表方位)
D.今方来 (方:将要)  何为者也(为,干什么)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虽能认错,但精于狡辩。
C.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环境影响成长
【小题4】最后一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总有人为弱者转身
马 德
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②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③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⑩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⑾“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⑿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今日文摘》,有改动)
【小题1】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2】文中第⑥段句子“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3】阅读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唉”时的所思所想。
【小题4】文中的“弱者”具体指谁?题目“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5】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人认为他没偷。你怎样认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小题6】下列关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②段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B.崔老师是一位吃苦耐劳、善良有爱心,体贴、关爱学生,严格管理,富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C.第③段插叙介绍了陶安的家人和贫寒的家境,第⑤⑥段补叙补充了去老师办公室的缘由“偷钱”被打。
D.文章主要讲了贫寒学生“陶安”被同学们冤枉偷钱的事,通过这件事告诉读者人穷但志不能短。

5.作文(共1题)

10.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记人的记叙文或小说。
(1)   的二三事。 
(2)你心中一定有敬重的人,请选取一个人突出你敬重的原因。 
要求:
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作文题目。②内容具体,写出人物的个性,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 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