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676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guàn)盘(huán)窕(yǎo)前合后(yǎn)
B.然(qiǎo)玉(pēi)知(shěn)酒临江(shāi)
C.罪(qiān)缧(shì)奇(pā)角之势(jī)
D.摸(zā)渔(qiáo)候(sì)人烟盛(fù)
2.

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属于社会行为         

②老虎捕食野猪属于社会行为

③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性  

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      

⑤具有社会行为的所有动物群体内部都形成等级.

3.

点P为直线外一点,点A,B,C在直线l上,若PA=4cm,PB=5cm,PC=6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  )

4.

若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P是直线l外一点,且PA=6cm,PB=5cm,PC=4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  )

5.
下面一首宋词的词牌是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A.水调歌头B.醉花阴C.西江月D.如梦令
6.

如图,OA⊥AB于点A,点O到直线AB的距离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火中取栗的人 周晗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难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截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
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本文有删节)
【小题1】第1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解决的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3】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2分)
【小题4】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小题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通过评述梵高孤独惨痛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梵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理解和同情。
C.第2段中“看不见的铁墙”,揭露了当时社会浓重的黑暗,竟把梵高的杰作诬蔑为可笑的涂抹。
D.第3段中“突兀”和“不可定义”指的是梵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梵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3.语言表达(共2题)

8.
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生态平衡”下定义。(4分)
①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②这种平衡保持着较长的时间。③这种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的。④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它的能量是流动的,物质是循环的。⑤这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长期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答:
9.
在画线处再写两个句子。要求:每句要有一个带“马”字的成语或俗语,两个句中的句式大体一致,且与上下文语意和谐。(4分)
被人误会,一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既让自己坦荡,也留给对方反思的空间。被人称赞,一句“马马虎虎”,喜悦里洋溢着谦虚,谦虚里又暗涌着新的寄托。朋友赶考或谋职,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沮丧或失意,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