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67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桅(gǎn)鸟(dōng)踯(zhú)一而散(hōng)
B.麦(jiē)鹪(liáo)伤(chuāng)春寒料(qiào)
C.趿拉(jí)分(niè)像(xiào)工介绍(yòng)
D.马(pìn)集(quān)宅(zhǐ) 步履跚(pán)
2.

下列的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3.

优美造型的工艺品珊瑚属于(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易棺,定附身衾衣,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
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①掠:拷打。②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③椑(bì):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④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⑤圹:墓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则躬汲樵:砍柴
B.平生亲故,夙良材市:购买
C.顾视从孙某,易棺趣:催促
D.乡之后进有所感发俾:有益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多立名义,文术相高②王好战,请战喻
B.①学士词人无取求②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
C.①已市二瓮,下椁,并藏焉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D.①定附身衾衣,卒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3分)
(2)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3分)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清晨是寒意料峭的,宁静的。只有停在果园深处珊瑚色花楸树上的肥肥的鸫鸟的鸣声、人语声,以及把苹果倒进斗内和木桶里的咕噜噜的声音,才打破了寂静。果园里由于树叶日稀,已经可以望得很远。不但那条通往用麦秸作顶的大窝棚的林阴道,连大窝棚本身也都可以一览无遗了。入夏以来,果园主把全部家当都搬到了窝棚旁边,虽说到处都是香喷喷的苹果味,可这儿却香得尤其馥郁。窝棚里铺着几张铺,放着一支单管猎枪、一只长了铜绿的茶炊,窝棚的角落里搁着碗盏器皿。在窝棚旁边堆放着蒲席、木箱和用坏了的杂物。此外,场地上还挖了个土灶。中午在土灶上熬美味的腌肥肉粥,傍晚则把茶炊放在土灶上烧热,每当这种时刻,瓦蓝色的炊烟便像长长的带子,在果园的树木中间弥漫开去。逢到节日,窝棚附近热闹得如同集市一般,树木后面不时闪过鲜红的衣裙。那些小家碧玉、独院小地主家的姑娘,穿着发出扑鼻的染料味的无袖长衣,唧唧喳喳地聚集到这儿来,“公子哥儿”也都穿起他们的漂亮衣裳——做工粗糙、土里土气的西装,络绎不绝地来到这儿。连村长年轻的妻子也屈尊枉顾。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朦胧,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
“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果园主摇着头,议论她说,“像这样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
男孩子们穿着白麻布衬衫和短裤,光着脑袋,露出淡色的头发,蜂拥前来。他们一边三三两两地走着,小小的光脚丫踩进薄薄的浮土里,一边斜睨着挂在苹果树上的那条毛蓬蓬的狼狗。人们买苹果,不用说,只要去一个人就行了,因为只消一个戈比或者一枚鸡蛋就可换到好些苹果。但买的人很多,生意十分兴隆,乐得那个身穿斜襟外衣、脚登火红色靴子、患肺痨病的果园主连嘴都合不拢来。他由兄弟帮着做买卖。他兄弟虽然口齿不清,近乎白痴,但是手脚倒挺麻利。果园主完全是出于“行善”才收养这个同胞手足的。做买卖时,果园主常常开开玩笑,讲几句俏皮话,有时甚至还“逢场作戏”,拉几下图拉市出产的手风琴。直到傍晚,果园里始终人头济济,在窝棚附近响彻着笑声、话语声,乃至跳舞声……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从地主庄园中消失。虽说香气四溢的日子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可我却觉得已经过去几乎整整一百年了。维谢尔基村的老人们都已先后归天,安娜·格拉西莫芙娜也已故世,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自尽了……开始了小地主的时代,这些小地主都穷得到了要讨饭的地步。但是即使这种破落的小地主的生活也是美好的!
【小题1】《安东诺夫卡苹果》仿佛一部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记录影片,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而成。细读上面第①文段内容,请给这幅画选一个适合的标题。(  )
A.果园清晨图B.果园丰收图C.果园买卖图D.果园风情图
【小题2】下面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描绘这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如身临其境。
B.作者先描绘出果园主的大窝棚并把它作为背景,在园中活动的人物作为前景,展现丰收的图景,在写作顺序上是先从视觉写起,然后到听觉。
C.雇工吃苹果,主人非但不阻止,反而劝他吃,可见在丰年里,人们自然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
D.在“小家碧玉”和“公子哥儿”的群像中,“村长年轻的妻子”成为了作者重点描绘的主角。作者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她的外貌、穿着,简直是栩栩如生,如见其人。
【小题3】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文段划线句子中 “苹果” 的含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4.语言表达(共1题)

6.


2012壬辰龙票在微博上露了一下脸,就引发诸多关注和议论。有的说它“威武庄严,一身正气”,有的说它“凶神恶煞,霸气外露”,你觉得这张龙票能够代表中国的形象吗?请结合龙票中龙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5分)

5.其他(共1题)

7.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在表现主题时是不自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期小说中的主题意识是不自觉的也不明确的,当时的作者满足于讲述精彩的故事,并不追求思想深度。
②小说最初是从讲故事开始的,后来才发展成专门的艺术。
③作家一开始就打算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没有那么大的寻找意义的野心。
④后来小说逐渐发展成熟,开始追求深度和高度。
⑤《一千零一夜》就属于这一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