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年年九月末十月初,中秋国庆总是接踵而至,中秋这个传统节日为国庆平添一份喜气。下面四句诗中,哪一句是吟咏中秋节的呢?(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 B.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C.叶落疏同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 D.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
2.字词书写- (共2题)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加线的汉字注拼音。
(1)她qiáo cuì(_____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2)回想此前此后jié(_____)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3)云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_______)临人间。
(4)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________)。
(1)她qiáo cuì(_____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2)回想此前此后jié(_____)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3)云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_______)临人间。
(4)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________)。
3.
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拖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________)
(2)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_________)
(3)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瑕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_________)
(4)有闲情逸志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___________)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拖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________)
(2)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_________)
(3)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瑕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_________)
(4)有闲情逸志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蔡顺①少年孤,事母孝。岁荒②,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③,以异器盛之。邻人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邻人悯④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①蔡顺:字君仲,东汉人。②岁荒:年成不好。③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白色,味甜,可食。④悯:怜悯。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顺日拾桑椹 日:_________
(2)以异器盛之 异:_________
【小题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小题3】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蔡顺①少年孤,事母孝。岁荒②,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③,以异器盛之。邻人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邻人悯④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①蔡顺:字君仲,东汉人。②岁荒:年成不好。③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白色,味甜,可食。④悯:怜悯。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顺日拾桑椹 日:_________
(2)以异器盛之 异:_________
【小题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小题3】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5.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⑧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小题1】以上语段出自(_________)(填书名),这部书是记录(________)和他的弟子(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小题2】给文中加点的字写上拼音。
愠(________) 省(__________) 罔(__________) 殆(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________ (2)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___
【小题4】请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⑧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小题1】以上语段出自(_________)(填书名),这部书是记录(________)和他的弟子(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小题2】给文中加点的字写上拼音。
愠(________) 省(__________) 罔(__________) 殆(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________ (2)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___
【小题4】请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欣赏自然之美景
的故乡雨景
①我特别喜欢雨,特别喜欢雨时而温柔,时而急躁,时而忧郁的性格,更是喜欢家乡那如梦似幻的雨景。
②我坐在老屋的门槛儿上,看着天空的眉头皱在了一起,拧成了一股疙瘩,脸色越发深沉,是谁欺负了这个可爱的孩子?看哪,他的小嘴嘟了起来,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③于是雨便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大地最先感觉到它。我走出门外,穿着大雨鞋,站在小院儿里,看着雨蹦跳着从空中滑落,钻进我的头发里,停在我的衣服上,躺在我的雨鞋旁。我摘下东墙边葡萄架上的葡萄,放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这时雨看着眼馋了,便争先恐后地向葡萄架扑来,但又从光滑的葡萄皮上滑落到地上了。雨大了,老屋的楼檐下,雨滴好似排长队买棉花糖吃的小朋友,整齐地连成了串儿;又好象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排着队玩滑梯,一个接一个的 A 下来, B 在地上,渐渐地把泥土 C 出了一个小水坑;又仿佛跳水运动员们在跳板上展开双臂起跳,在空中完成优美的动作后跳入水池,他们出色地表演着,接连不断,生怕有人打断他们。“扑通”,一颗成熟了的核桃从树上跳了下来,掉在树坑的积水里,又浮了起来,活像一个胖胖的小宝宝在澡盆里洗澡。旁边飘着几片核桃叶,上面的小虫犹如船长,正骄傲地把舵,准备扬帆远航。
④离开小院儿,向家乡的小山走去。小山在雨中羞羞答答地站着,绿色的衣服外面披上了一层隐约的白纱,显得晶莹可爱。走上前去,山里的树儿也一个个焕然一新,从上到下一尘不染。山路泥泞,我寸步难行。于是我便提上鞋,赤脚上山。雨水把泥土冲洗得软绵绵的,把石子冲刷得硌脚,地上凉凉的。在雨中,鸟儿们像是刚从网里逃出来,惊慌得边飞边叫,乱成一片。绿的,黄的叶子凌乱地落了一地,乱中隐隐含着些许动人之处。叶儿的脉络被雨水冲刷得那样清晰。整个小山宛若一位盛装赴舞会的少女,水灵灵的,动人极了。山下小溪的上方,也仿佛蒙上了一层水雾,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要不是听见雨点和溪水的合奏曲,我还以为是在梦境中呢!
⑤我接着又来到了通往远处的公路上,公路两旁田里庄稼满足地吮吸着雨水,微微摇晃着脑袋,风儿吹奏着摇篮曲哄他们入睡。静静的,它们睡熟了,风儿把一层薄被轻轻地给它们盖上,这是雨无私的给予。
⑥天渐渐地黑了,雨还是在下着,家乡更显得如梦似幻了。淡淡的黑色,淡淡的白色,淡淡的绿色,淡淡的色彩把家乡描绘成了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雅,清纯,如梦,似幻,朦胧,缥缈······
⑦雨中的家乡,真的好美,好美······
【小题1】从文中选一个词填入标题的横线处,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是什么?
【小题2】第③段A、B、C三处分别应该填入的词语是:(只填序号)
①落 ②砸 ③溜
【小题3】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随着作者观察雨景的脚步,③④⑤段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景。
【小题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修辞手法并举出例句。
【小题5】本文对“故乡的雨景”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读完本文,你能否联想起一些与“雨”有关的古诗词,请默写一首当中的两句诗(要求写出作者、朝代)
的故乡雨景
①我特别喜欢雨,特别喜欢雨时而温柔,时而急躁,时而忧郁的性格,更是喜欢家乡那如梦似幻的雨景。
②我坐在老屋的门槛儿上,看着天空的眉头皱在了一起,拧成了一股疙瘩,脸色越发深沉,是谁欺负了这个可爱的孩子?看哪,他的小嘴嘟了起来,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③于是雨便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大地最先感觉到它。我走出门外,穿着大雨鞋,站在小院儿里,看着雨蹦跳着从空中滑落,钻进我的头发里,停在我的衣服上,躺在我的雨鞋旁。我摘下东墙边葡萄架上的葡萄,放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这时雨看着眼馋了,便争先恐后地向葡萄架扑来,但又从光滑的葡萄皮上滑落到地上了。雨大了,老屋的楼檐下,雨滴好似排长队买棉花糖吃的小朋友,整齐地连成了串儿;又好象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排着队玩滑梯,一个接一个的 A 下来, B 在地上,渐渐地把泥土 C 出了一个小水坑;又仿佛跳水运动员们在跳板上展开双臂起跳,在空中完成优美的动作后跳入水池,他们出色地表演着,接连不断,生怕有人打断他们。“扑通”,一颗成熟了的核桃从树上跳了下来,掉在树坑的积水里,又浮了起来,活像一个胖胖的小宝宝在澡盆里洗澡。旁边飘着几片核桃叶,上面的小虫犹如船长,正骄傲地把舵,准备扬帆远航。
④离开小院儿,向家乡的小山走去。小山在雨中羞羞答答地站着,绿色的衣服外面披上了一层隐约的白纱,显得晶莹可爱。走上前去,山里的树儿也一个个焕然一新,从上到下一尘不染。山路泥泞,我寸步难行。于是我便提上鞋,赤脚上山。雨水把泥土冲洗得软绵绵的,把石子冲刷得硌脚,地上凉凉的。在雨中,鸟儿们像是刚从网里逃出来,惊慌得边飞边叫,乱成一片。绿的,黄的叶子凌乱地落了一地,乱中隐隐含着些许动人之处。叶儿的脉络被雨水冲刷得那样清晰。整个小山宛若一位盛装赴舞会的少女,水灵灵的,动人极了。山下小溪的上方,也仿佛蒙上了一层水雾,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要不是听见雨点和溪水的合奏曲,我还以为是在梦境中呢!
⑤我接着又来到了通往远处的公路上,公路两旁田里庄稼满足地吮吸着雨水,微微摇晃着脑袋,风儿吹奏着摇篮曲哄他们入睡。静静的,它们睡熟了,风儿把一层薄被轻轻地给它们盖上,这是雨无私的给予。
⑥天渐渐地黑了,雨还是在下着,家乡更显得如梦似幻了。淡淡的黑色,淡淡的白色,淡淡的绿色,淡淡的色彩把家乡描绘成了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雅,清纯,如梦,似幻,朦胧,缥缈······
⑦雨中的家乡,真的好美,好美······
【小题1】从文中选一个词填入标题的横线处,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是什么?
【小题2】第③段A、B、C三处分别应该填入的词语是:(只填序号)
①落 ②砸 ③溜
【小题3】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随着作者观察雨景的脚步,③④⑤段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景。
【小题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修辞手法并举出例句。
【小题5】本文对“故乡的雨景”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读完本文,你能否联想起一些与“雨”有关的古诗词,请默写一首当中的两句诗(要求写出作者、朝代)
5.作文- (共1题)
7.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题目:给 过生日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生活常常会出人意料,或喜或悲,或酸或甜,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真情实感。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
(1)题目:给 过生日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生活常常会出人意料,或喜或悲,或酸或甜,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真情实感。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
6.其他-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2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