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63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贬谪(zhé)畏葸(xǐ)晕眩(xuàn)砧板(zhēn)
B.崔嵬(wéi)无垠(yíng)冗长(rǒng)吮血(shǔn)
C.聒噪(guō)桌帏(wéi)阜盛(fǔ)讥诮(qiào)
D.巉岩(chán)两靥(yè)广袤(máo)鞭笞(chī)
2.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格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陶器上 有类似文字的刻划, 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    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    _    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幸运的发现了。
A.虽  但  如果  那就
B.既  又  如果  那就
C.既  又  因为  所以
D.虽  但  因为  所以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上篇)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养:统治
B 强凌弱,众暴寡  暴:强暴
C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隳:毁灭
D兵革不休,土民罢弊 罢:通“疲”,疲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B 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序八州而朝同列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 其道不易,其政不改    D 令不行于天下。
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小题3】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说明秦的统一是符合民心的。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3.命题作文(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刚强,有人柔弱;有人外向,有人内敛;有人平和,有人暴躁;有人大度,有人小气;有人稳重,有人轻率;有人说话耿直,有人说话含蓄……。有的性格,可助人走向成功;有的性格,却可能成为路障。因此,如何越过性格的障碍,去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请以“跨越性格障碍”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