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测试语文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61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饯(jiàn)行绮(yǐ)窗蹁跹(xiān)曲槛(jiàn)
B.晴岚(lán)禾黍(sǔ)天霁(jì)楸(qiū)梧
C.咫(zhǐ))尺蓦(mù)然命窘(jiǒng)运蹇(jiǎn)
D.南浦(pǔ)腥膻(shān)帘栊(lóng)銮(luán)舆
2.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能培育或生产出(  )
3.—Did your classmate accept your invitation?
—No, he ____ refused.
4.—Did your classmate accept your invitation?
—No, he ____ refused.
5.为庆祝建国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上竖立起了56根民族团结柱,这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维护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在于          
①民族团结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③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④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小题2】请赏析“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和“泪空流”的“空”字。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杀人不能举 ②沛公起
B.①刑人如恐不 ②沛公不杯杓
C.①哙即带剑拥盾军门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
D.①其常在沛公也    ②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且”理解为“那么”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A.今日之事何如?B.客何为者?C.沛公安在?D.为之奈何?
【小题4】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命题作文(共1题)

8.
请以“幸福的支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