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少(shǎo)安毋躁蒙(ménɡ)古关卡(qiǎ)字帖(tiè) |
B.开花结(jiē)果劈(pǐ)叉朴(pō)刀窨(yīn)井 |
C.长吁(xū)短叹舌苔(tāi)漂(piǎo)染亲(qìnɡ)家 |
D.供(ɡōnɡ)不应求应(yīnɡ)届横(hénɡ)祸闷(mēn)热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捉妖记》里有共享的价值观、成熟的操作经验、诚意的创作态度。观众很挑剔,也很容易满足,前提是电影人对电影、对观众有足够的诚意。敬畏观众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这是《捉妖记》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丰收”的关键。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清代只有皇帝、皇后穿的是龙袍,连皇太子穿的都只是蟒袍。清代袍上的龙和蟒非常接近。蟒的头部也有角,和龙头几乎完全一样。 。
①但是皇太子、皇子、亲王、世子、郡王穿的虽然是“蟒袍”,长袍上绣的却是“五爪蟒”
②这时用来区分是“龙袍”还是“蟒袍”的标志是衣袍的颜色
③亲王、世子、郡王则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
④通常龙和蟒的区别在于龙是“五爪”,蟒是“四爪”
⑤只有皇帝皇后的龙袍是明黄色
⑥“五爪蟒”和“五爪龙”在形状上几乎无法区分
⑦皇太子蟒袍只能用杏黄色,皇子蟒袍只能用金黄色,
⑧贝子、贝勒等的蟒袍上的蟒都是四爪
A.②⑤⑦③④⑧①⑥ | B.①⑧⑦③⑤④⑥② |
C.⑤①⑦⑧③②④⑥ | D.④⑧①⑥②⑤⑦③ |
材料:2015年10月5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B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国神药”﹣﹣青蒿素因屠呦呦而家喻户晓,研究初期,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并筛选出了最有希望的青蒿,但实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之后,他们查阅中医药典籍《射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极。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疾”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虐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针对青蒿素成本高、难以根治疟疾等缺 点,他们又创新出临床药效高于青嵩素10倍的双氢青嵩素,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价青嵩素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青嵩素的创制和推广应用对我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故有所启焉,以开示其所未知,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诚不能及之,自怀愤憾以不宁,乃一示以方,而欣然请事也。(王夫之《四书训义》)
【小题1】王夫子所说“有所不教”其目的是 (摘词作答),这种提法与孔子提倡的 教育原则不谋而合。(2分)
【小题2】综合这两段文字,说说上述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3分)
《看竹图》记
(清)朱彝尊
宁都魏叔子①与予定交江都,时岁在辛亥。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②为画《烟雨归耕图》。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记。
予性癖好竹。甲申后③,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④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
叔子居易堂读书且二十年,天下无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论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
注释:
①魏叔子:魏禧,字叔子,江西宁都人。名模清初著名散文家。
②戴苍:清代画家。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
③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明亡。
④易堂:魏禧的书斋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俾予作记俾 :使,让。 |
B.乃艺苇以代竹艺:种植 |
C.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适:恰好 |
D.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干:竹竿 |
A.则末乃直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乃艺苇以代竹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C.其后客游大同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D.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
A.这是一幅画的题记。作者酷爱竹子,文章选取了几件事,写对竹的喜爱,也写了与魏叔子的友情和共同爱好。 |
B.作者他讲学念书的地方,本来没有什么竹子,自他种上了竹子后,规模不断壮大,以至于满山遍野都是竹子。 |
C.作者从竹图联想到种竹,又从种竹联想到文章和做人之道。可谓意味深远。 |
D.文章最后一句是作者直言不讳地向魏叔子提出忠告:“叔子你这样有才学的人也要不断学习,不要只依靠已有的学识。” |
(1)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3分)
(2)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4分)
【小题5】用“/”号给划虚线的句子句读。(3分)
文 章 之 为 道 亦 犹 种 竹 然 务 去 其 陈 根 疏 而 壅 之 其 生 也 柯 叶 必 异 然 则 叔子 毋 恃 其 已 学 者 而 可 矣!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嫁妆
契诃夫
有生以来我见过很多房子,大的、小的、砖砌的、木头造的、旧的、新的,可是有一所房子特别生动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不过这不是一幢大房子,而是一所小房子。这是很小的平房,有三个窗子,活像一个老太婆,矮小,伛偻,头上戴着包发帽。小房子以及它的白灰墙、瓦房顶和灰泥脱落的烟囱,全都隐藏在苍翠的树林里,夹在目前房主人的祖父和曾祖父所栽种的桑树、槐树、杨树当中。那所小房子在苍翠的树林外边是看不见的。然而这一大片绿树林却没有妨碍它成为城里的小房子。它那辽阔的院子跟其他同样辽阔苍翠的院子连成一排,形成莫斯科街的一部分。这条街上从来也没有什么人坐着马车路过,行人也稀少。
小房子的百叶窗经常关着:房子里的人不需要亮光。亮光对他们没有用处。窗子从没敞开过,因为住在房子里的人不喜欢新鲜空气。小房子四周是人间天堂,树木葱茏,栖息着快乐的鸟雀,可是小房子里面,唉!夏天又热又闷,冬天像澡堂里那样热气腾腾,有煤气味,而且乏味,乏味得很……
我头一次访问小房子是很久以前为办一件事而去的:房主人是契卡玛索夫上校,他托我到那儿去探望他的妻子和女儿。那第一次访问,我记得很清楚。而且,要忘记是不可能的。
请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您从前堂走进大厅的时候,一个矮小虚胖、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带着恐慌和惊愕的神情瞧着您。
“请问,您贵姓?”上了年纪的女人用颤抖的声音问您说,而您认出她就是女主人契卡玛索娃。
您说出您的姓名,讲明您的来意。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她的眼珠不住往上翻。这“啊”的一声喊,像回声一样,从前堂传到大厅,从大厅传到客厅,从客厅传到厨房……连续不断,一直传到地窖里。不久,整所房子都充满各种声调的、快活的“啊”。过了五分钟光景,您坐在客厅里一张又软又热的大长沙发上,听见“啊”声已经走出大门,顺着莫斯科街响下去了。
房间里弥漫着除虫粉和新羊皮鞋的气味,皮鞋就放在我身旁的椅子上。窗台上放着天竺葵和薄纱的女人衣服。衣服上停着吃饱的苍蝇。地板上放着一件黑色女上衣,潦草地缝在一块纸样上。隔壁房间里有两个惊恐慌张的老太婆,正从地板上拾起纸样和一块块裁衣用的画粉。……
“我们这儿,请您原谅,凌乱得很!”契卡玛索娃说。
契卡玛索娃一边跟我谈话,一边困窘地斜起眼睛看房门,房门里的人们还在忙着收拾纸样。房门也似乎在发窘,时而微微启开,时而又关上了。
“喂,你有什么事?”契卡玛索娃对着房门说。
“我父亲从库尔斯克寄给我的那个领结在哪儿?”房门里面有个女人的声音问。
“啊,难道,玛丽雅,难道……唉,难道可以……现在我们这儿有一个我们不大熟识的人。……你问露凯丽雅吧。……”
“瞧,我们的法国话说得多么好!”我在契卡玛索娃的眼睛里读到这样的话。她高兴得满脸通红。
不久房门开了,我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姑娘,年纪十九岁左右,身穿薄纱的长连衣裙,腰间系着金黄色皮带,我还记得腰带上挂着一把珍珠母扇子。她走进来,行个屈膝礼,脸红了。先是她那点缀着几颗碎麻子的长鼻子红起来,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儿。
“这是我的女儿!”契卡玛索娃用唱歌般的声者说。“这个年轻人,玛涅琪卡(玛丽雅的爱称);就是……”
我介绍我自己,然后我对这里纸样之多表示惊讶。母女俩都低下眼睛。
“耶稣升天节,我们此地有一个大市集,”母亲说。“在市集上我们总是买些衣料,然后做整整一年的针线活,直到下个市集为止。我们的衣服从不交给外人去做。”
“可是谁要穿这么多的衣服呢?这儿只有你们两个人埃。”“嗨,……难道这是现在穿的?这不是现在穿的!这是嫁妆!”
“哎呀,妈妈,您在说些什么呀?!”女儿说,脸上泛起红晕。“这位先生真会这样想了。……我绝不出嫁!绝不!”
她说着这些话,可是说到“出嫁”两个字,她的眼睛亮了。
她们端来茶、糖、果酱、黄油,然后她们又请我吃加鲜奶油的马林果。傍晚七点钟开晚饭,有六道菜之多。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见很响的呵欠声,有人在隔壁房间里大声打呵欠。我惊讶地瞧着房门:只有男人才那样打呵欠呢。
“这是彼得·谢敏内奇的弟弟叶果尔·谢敏内奇,……”契卡玛索娃发现我吃惊,就解释说。“他从去年起就住在我们这儿。您要原谅他,他不能出来见您。他简直是个野人,……见着生人就难为情。……他打算进修道院去。……他原来做官,后来受人家的气。……所以他挺伤心。……”
晚饭后,母亲邀我跟她一块儿到堆房里走一趟。在堆房里,我看见五口大箱子和许多小箱子、小盒子。
“这……就是嫁妆!”母亲对我小声说。“这些衣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我看了看那些阴沉的箱子,就开始向两个殷勤好客的女主人告辞。她们要我答应日后有空再到她们家里来。
这个诺言,一直到我初次访问过了七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履行。我走进客厅里,看见母亲长得越发胖了,头发已经花白,正在地板上爬来爬去,裁一块蓝色衣料。女儿坐在长沙发上刺绣。这里仍旧有纸样,仍旧有除虫粉气味,仍旧有那幅画像和残破一角的镜框。不过变化还是有的。主教像旁边挂着彼得·谢敏内奇的肖像,两个女人都穿着丧服。彼得·谢敏内奇是在提升为将军后过一个星期去世的。
回忆开始。……将军夫人哭了。
“我们遭到很大的不幸!”她说。“彼得·谢敏内奇,……您知道吗?……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和她成了孤儿寡母,只得自己照料自己了。叶果尔·谢敏内奇还活着,不过关于他,我们没有什么好话可说。修道院不肯收他,因为……因为他好喝酒。现在他由于伤心而喝得越发厉害了。我打算到首席贵族那儿去一趟,想告他的状。说来您也不信,他有好几次打开箱子,……拿走玛涅琪卡的嫁妆,送给他那些朝圣的香客。有两口箱子已经全拿空了!要是这种情形继续下去,那我的玛涅琪卡的嫁妆就会一点也不剩了。……”“您在说什么呀,妈妈!”玛涅琪卡说,发窘了。“这位先生真不知道会想到哪儿去呢。……我绝不出嫁,绝不出嫁!”
玛涅琪卡抬起眼睛来,兴奋而又带着希望,瞧着天花板,看来她不相信她说的话。
一个矮小的男人身影往前堂那边溜过去,他头顶秃一大块,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穿的是套鞋而不是皮靴。他象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
“这人大概就是叶果尔·谢敏内奇吧,”我暗想。
我瞧着她们母女俩:两个人都苍老消瘦得厉害。母亲满头闪着银白的光辉。女儿憔悴,萎靡不振,看样子,母亲似乎比女儿至多大五岁光景。
“我打算到首席贵族那儿去一趟,”老太婆对我说,却忘记这话她已经说过了。“我想告状!叶果尔·谢敏内奇把我们缝的衣服统统拿走,为拯救他的灵魂而不知送给什么人了。我的玛涅琪卡就要没有嫁妆了!”
玛涅琪卡涨红脸,可是这一回却什么话也没说。
“衣服我们只好重新再做,可是话说回来,上帝知道,我们不是阔人!我和她是孤儿寡母啊!”
“我们是孤儿寡母!”玛涅琪卡也说一遍。
去年,命运又驱使我到我熟悉的那所小房子去。我走进客厅,看见老太婆契卡玛索娃。她穿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跟她并排坐着的,是个小老头,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登着套鞋而不是皮靴。小老头看见我,就跳起来,从客厅里一溜烟跑出去了。……为了回答我的问候,老太婆微微一笑,说:“我现在又见到您,很高兴,先生。”“您在缝什么?”过一忽儿,我问。
“这是女衬衫。我做好,就送到神甫那儿去,托他代我保管,要不然,叶果尔·谢敏内奇就会把它拿走。我现在把所有的东西都交托神甫保管了,”她小声说。
她面前桌子上放着女儿的照片,她看一眼照片,叹口气说:“要知道我成了孤魂!”
那么她女儿在哪儿呢?玛涅琪卡在哪儿呢?我没问穿着重丧服的老太婆,我不想问。不论是我在这所小房子里坐着,还是后来我站起来告辞的时候,玛涅琪卡都没走出来见我,我既没听见她的说话声,也没听见她那轻微胆怯的脚步声。……一切都明明白白,于是我的心头感到沉重极了。——自《契诃夫小说选》,有改动
【小题1】请赏析小说第一段中划线处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小题2】契诃夫主张“应当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清晰可见”,同时在对人物的行为举止的描写中又善于抓住细节来刻画。请选择下面两段选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加以鉴赏。(4分)
①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她的眼珠不住往上翻。这“啊”的一声喊,像回声一样,从前堂传到大厅,从大厅传到客厅,从客厅传到厨房……连续不断,一直传到地窖里。不久,整所房子都充满各种声调的、快活的“啊”。过了五分钟光景,您坐在客厅里一张又软又热的大长沙发上,听见“啊”声已经走出大门,顺着莫斯科街响下去了。
②“哎呀,妈妈,您在说些什么呀?!”女儿说,脸上泛起红晕。“这位先生真会这样想了。……我绝不出嫁!绝不!”
她说着这些话,可是说到“出嫁”两个字,她的眼睛亮了。
【小题3】小说中“我”总共几次走访契卡玛索娃家?每次间隔的时间很长,一次比一次简略,请说说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母亲契卡玛索娃”的形象。(4分)
15.小说最后并没有直接揭示女儿玛涅琪卡的命运,请联系上文作出合理推断,并说说作者这样收尾的妙处。(5分)
4.语言表达- (共2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