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坡面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该现象模拟流水 ,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2)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生物措施包括 等,工程措施包括 等。
(3)按照你的理解,绘出水平梯田的简单剖面图,并根据剖面图分析水平治理水土流失的原理。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做了如下实验: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厘米厚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1)坡面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该现象模拟流水 ,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2)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生物措施包括 等,工程措施包括 等。
(3)按照你的理解,绘出水平梯田的简单剖面图,并根据剖面图分析水平治理水土流失的原理。
2.
读我国西气东办理一线、二线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 市。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 ,能源输出有利于区域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 ,能源的 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的有利影响,列举三点。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 市。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 ,能源输出有利于区域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 ,能源的 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的有利影响,列举三点。
2.单选题- (共14题)
3.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分别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3000m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祈连山。据此可知,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因素是
【小题2】青藏高寒区内部相对具有一致性,各自然地理要素在景观上努力保持一致性,即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的 特点
【小题3】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明显,南北差异以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南方内河运输是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北方道路网四通八达,这种影响属于
【小题4】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分别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3000m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祈连山。据此可知,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因素是
A.土壤、植被 | B.地形、土壤 |
C.气候、水文 | D.气候、地形 |
A.脆弱性 | B.差异性 | C.整体性 | D.不确定性 |
A.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
B.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
C.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
D.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
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
B.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降水相对较多,也可以发展水田农业 |
D.青藏地区农业以高寒农牧业为主 |
4.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 平方千米的流域。
【小题2】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小题1】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 平方千米的流域。
A.10 | B.50 | C.100 | D.500 |
A.流水侵蚀 | B.冰川侵蚀 | C.风力侵蚀 | D.海水侵蚀 |
5.
读我国某省区部分县城草地生产力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省区是
【小题2】图示地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小题3】形成这种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小题1】该省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B.宁夏回族自治区 |
C.内蒙古自治区 | D.青海省 |
A.自东向西降低 | B.自东向西增加 |
C.自北向南降低 | D.自北向南增加 |
A.土壤 | B.热量 | C.水分 | D.地形 |
6.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地区景观与甲、乙、丙图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三地景观差异体现出地理环境的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地区景观与甲、乙、丙图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甲、丙 | D.丙、甲、乙 |
A.纬度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整体性 |
7.
下面为“我国南方某地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显示,人类生产活动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小题2】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策略是( )

【小题1】图中显示,人类生产活动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
B.热量 |
C.降水 |
D.地形 |
A.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
B.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
C.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增加经济收入 |
D.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
9.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汉唐时期的北方古“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自然原因是
【小题2】关于北方古“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汉唐时期的北方古“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自然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恶化 | B.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
C.人口大规模的迁移 | D.地域联系方式的多样 |
A.北方古“丝绸之路”比新“丝绸之路”长 |
B.北方古“丝绸之路”比新“丝绸之路”所经区域广 |
C.北方古“丝绸之路”比新“丝绸之路”所经城市多 |
D.北方古“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均有海上线路 |
10.
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的人类发展阶段是
A.采集和狩猎阶段 | B.农业社会阶段 |
C.工业社会阶段 | D.后工业化阶段 |
11.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自然景观是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小题2】右图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出现类似荒漠的石漠化景观,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会造成

【小题1】左图自然景观是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A.森林 | B.草原 | C.荒漠 | D.无法判断 |
A.水土流失加剧 | B.土壤肥力增大 |
C.粮食产量提高 | D.水资源充足 |
13.
读黄河流域黄土分布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区域是
【小题2】在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过程中,该区域地理要素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小题1】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区域是
A.小流域 | B.流域 |
C.坳沟 | D.河沟 |
A.降水变化率减少 |
B.土壤肥力增加 |
C.河流含沙量增大 |
D.风力堆积明显 |
14.
截至2015年12月3日,进京“南水”已达8.12亿立方米,占北京市生活用水的70%。读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432千米, 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
【小题2】“南水”进京,有效地缓解了北京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时至今日,北京市继续推行用水阶梯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小题3】“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小题4】该线路跨越了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432千米, 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
A.北京、天津、湖南、河南 |
B.北京、天津、河北、安徽 |
C.北京、天津、江西、浙江 |
D.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
B.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
C.保证农业供水需求 |
D.解决盐碱化问题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东部经济地带 | B.中部经济地带 |
C.东、中部经济地带 | D.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