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租赁(lìn)潜(qiǎn)伏关卡(kǎ)熠熠(yì)发光 |
B.桀骜(ào)偌(ruò)大浸渍(zì)万姓胪(lú)欢 |
C.尸骸(hái) 蓬蒿(hāo)怪癖(pì)吹毛求疵(zì) |
D.攒(zǎn)射 萧(xiāo)索自诩(xǔ)数(shù)见不鲜 |
2.
下列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 |
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主语后置句 |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句 |
D.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宾语前置句 |
3.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说不出话”,可又在第五节说到“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对这些话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烈士的惨死使他“出离愤怒”,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悲痛,并非真的无话。 |
B.作者“无话”表明极度悲愤;“有话”显示他化悲痛为力量的战斗行为。 |
C.“无话”----“有话”----“无话”,反映了作者悼念与痛恨交织的悲愤之情,并以此构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 |
D.作者一会儿说“无话”,一会儿说“有话”,这表明了鲁迅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也恰恰说明了作者当时思想的局限性。 |
7.
对下列句子分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个方面描绘了槐树落蕊的特征,感受细腻,传递出北国秋“静”的特点。 |
B.“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王道士难推其责,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 |
C.“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人的价格”是指“人”能比“奴隶”卖个好价钱。 |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对秋的感受不深不透是不够味的。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
,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
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
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
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小题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叩之寺僧
微指左公处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小题4】下列叙述和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3分)
译文:
(2)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分)
译文: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方成草草:草稿 |
B.叩之寺僧叩:问 |
C.趋而出![]() |
D.必躬造左公第造 :制造 |
例句: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A.即面署第一 | B.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
C.与先君子善 | D.风雪严寒,从数骑出 |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叩之寺僧
微指左公处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A.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
B.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不同 |
C.两个“微”不同,两个“之”![]() |
D.两个“微”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
A.本文全面地记叙了左光斗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了人物形象。 [来源:学+科+网] |
B.左光斗微行视学,看到史可法的文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批阅史可法的文章,就定为第一,这都说明他非常爱惜国家人才。 |
C.史可法冒险去狱中探望左光斗而遭到左光斗的痛骂,这是左光斗对史可法的爱惜。 |
D.文章写史可法治兵,明写史可法而暗写左光斗,是侧面描写左光斗的高尚品德。 |
(1)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3分)
译文:
(2)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分)
译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