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55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猿猱(náo)石栈(jiàn)飞湍(tuān)
B.幽咽(yàn)乍破(zhà)商贾(jiǎ)荻花(dí)
C.孝悌(dì)跬步(kuǐ)谄媚(xiàn)膏腴(yú)
D.濒临(bīn)剽悍(piāo)累赘(léi)纤细(xiān)
2.The black teacher set a good example _____ all the rest of the group, ____  all peace-loving people.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话题作文(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说,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曾向著名的书画家李苦禅请教学书法的方法,问道:“什么字最难写?”李苦禅回答说:“‘一’字最难写。”一位著名的书画家竟然把最简单、笔画最少的一个字看作最难的,郭兰英听到这话后,会心地笑了。

人们往往忽视最基础的东西,或者不屑一顾,目光只是盯着结果,而忘记了万事开头难;任何成功离不开一步一步的积累。

请以“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特:只是
B.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
C.于是乎有裨焉裨:补偿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适宜
【小题2】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莲取其出污而不染②其人居远未来
B.①或以之比德而自励②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C.①予观而喜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过烽火矶。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B.会稽黄中立,喜欢培植竹林,后又在竹林中修造了一座“尚节亭”;他认为读书人要效法竹子,虚心有节。作者对此十分赞赏。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春、夏秋冬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难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
D.从文章末段“然则”“苟然”等词句分析,作者认为黄中立看到竹有节,联想到为人处世也需求大节,因此植树建亭,以之为“读书游艺”之所。
【小题5】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分)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其义一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②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名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作为最高的奖励,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步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  
【小题1】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怎样安排黄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6分)
【小题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请简析。(5分)
【小题3】找出这一部分写山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4分)
【小题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话题作文:(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