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巢湖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551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ě)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征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B.黄山七十二峰部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探(huò)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C.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是一种误解,(dùn)积碘盐完全没必要;过量摄人对人体还会产生副作用。
D.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竣工,新展厅内容积(diàn)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3.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洞庭阻风
张 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扬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枉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注)①青草:指青草湖。②一溪:指湖边的港汊。
【小题1】首联、颔联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阻风”的?
【小题2】这首诗颈联、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你美丽的流域

张晓风(台湾)

推着车子从闸口出来,才发觉行李有多重,不该逞能,应该叫丈夫来接的,一抬头,熟悉的笑容迎面而来——

“不是说,叫你别来接我吗?”看到人,我又嘴硬了。

“你叫我别来的时候,我心里已经决定要来了,答应你不来只是为了让你惊喜嘛!”

我没说话,两人一起推着车子走,仿佛举足处可以踏尽天涯。

“孙越说,他想来接你。”

“接什么接,七十分钟的飞机,去演一个讲就回来了,要接什么?”

“孙越有事找你,他想发起个捐血运动,找你帮忙宣传。”

“他怎么想到我的?”

“他知道你在香港捐过血——是我告诉他的。”

孙越——这家伙也真是,我这小小的秘密,难道也非得公开出来不可吗?

1983年9月我受聘到香港去教半年书。临先前是虽然千头万绪,匆忙间仍跳上台北新公园的捐血车,想留下一点别时的礼物,可惜验血结果竟然说血红素不够,原来我还是一个“文弱女子”。

1984年2月合约期满,要离开的那段日子,才忽然发现自己爱这座城有多深。窗前水波上黎明之际的海鸥,学校附近大树上聒噪的黄昏喜鹊,教室里为我唱惜别曲的学生,深夜里打电话问我冬衣够不够的友人,市场里卖猪肠粉的和善老妇,小屋一角养得翠生生的鸟巢蕨……

用什么方法来回报这个拥抱过的地方呢?这个我一心要向它感谢的土地。

我想起在报上看到的一则广告:

有个人,拿着机器住大石头里钻,旁边一行英文字,意思说:“因为,钻石头是钻不出什么血来的——所以,请把你的血给我们一点。

乍看之下,心里不觉一痛,难道我就是那石头吗?冷硬绝缘,没有血脉,没有体温,在钻探机下碎骨裂髓也找不出一丝殷红。不是的,我也有情的沃土和血的川原,但是我为什么不曾捐一次血呢?只因我是个“被拒绝捐血的人”,可是——也许可以再试一下,说不定香港标准松些,我就可以过关了。

用一口破英文和破广东话,我按着广告上的指示打电话去问红十字会,这类事如果问“老香港”应该更清楚,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只好自己去碰。

还有什么比血更好呢,如果你爱一块土地,如果你感激周围的关爱,如果你回顾岁月之际一心谢恩,如果你喜欢跟那块土地生活时的自己,留下一点血应该是最好的赠礼吧。

那一天是2月6号,我赶到金钟,找到红十字会,那一带面临湾仔,有很好的海景。

“你的血要指定捐给什么人。”办事的职员客气地拿着表格要为我填上。

我一时愣住,不,不捐给什么人,谁需要就可以拿去。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是光与光的互照,水与水的交流,哪里还需要指定?凡世之人又真能指定什么、专断什么呢?小小的水滴,不过想回归大地和海洋,谁又真能指定自己的落点?幽微的星光,不过想用最温柔的方式说明自己的一度心事,又怎有权力预定在几千几百年后,落入某一个人的视线?

“不,不指定,”我淡淡一笑,“随便给谁都好。”

终于躺上了捐血椅,心中有着偷渡成功的窃喜,原来香港不这么严,我通过了,多好的事,护士走来,为我打了麻醉针。他们真好,真体贴。我瞪着眼看血慢慢地流入血袋,多好看的殷红色,比火更红,比太阳更红,比酒更红,原来人体竟是这么美丽的流域啊!

离开红十字会的时候,办事小姐要我留地址。

“我明天就回台湾呢!”

谁又是真正有地址的人呢?谁不是时间的过客呢?如果世间真有地址一事,岂不是在一句话落地生根的他人的心田上,或者一滴血如何流相互灌注的渠道间——所谓地址,还能是什么呢?

快乐,加上轻微的疲倦,此刻想做的事竟是想到天象馆去看一场名叫《黑洞》的影片,那其间有多少茫茫宇宙不可解不可触的奥秘,而我们是小小的凡人,需要人与人之间无伪的关怀。但明天要走,有太多有待收拾有待整理的箱子和感情,便决定要回到我寓寄的小楼去。

那一天,我会记得,1984年2月6日,告别我所爱的一个城,飞回我更爱的另一个城,别离是一袋血。那血为谁所获,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自己的收获。我感觉自己是一条流量丰沛的大河,可以布下世间最不需牵挂的天涯深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呢?

(有删节)

【小题1】文章写的是献血,开头却写爱人来接行的情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2】文章结尾说“可以布下世间最不需牵挂的天涯深情。”既是“天涯深情”,又为什么说“最不需要牵挂”?请分条概述其理由。
【小题3】这篇文章中有不少语句意蕴丰富,结合修辞手法的使用,品味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①钻石头是钻不出什么血来的——所以,请把你的血给我们一点。
②多好看的殷红色,比火更红,比太阳更红,比酒更红,原来人体竟是这么美丽的流域啊!
【小题4】某著名的编辑评价作者是一位“有传统教养的现代女性”。请你依据本文,探究作者“传统教养”或“现代女性”的具体体现。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把产品植入到电视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以示宣传的广告形式。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植入的载体,只不过不同的广告载体价值不同,价值较大的载体莫过于大众媒体。春晚则是最佳的载体,因为它聚焦了全国十多忆人民和无数海外华人的注意力。植入式广告与常规广告的区别是它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而且让一般的大众难以一眼就识别出它就是一则广告。“最不像广告的广告才是真正的广告”,这里面的悖论有点像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植入式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对这一哲理的巧妙运用。
植入式广告从一诞生就受到诸多指责,中国传媒界就不承认它,所以才有了央视时喜晚节目中有广告这一事实的否认;其实,植入式广告不但是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媒发展的需要。在媒介产品中植入广告,首先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春晓的节目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真实而艺术地再现。现实中我们的确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把这种广告植入节目,其实也是反映社会真实,并未对节目自身的完整协调有损害。其次,观众免费欣赏了节目,理应买单。春晚的节目时间5小时,假设其中有10分钟的植入式广告,观众欣赏5小时节目的同时顺便看了10分钟植入式广告,媒介付出了劳动也领取了报酬,央视与观众之间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当然,如果观众愿意,也可以再看几个常规广告,这时才是为央视做贡献。
有人提倡节目付费制度,认为这样媒体可以靠无广告的节目赚钱,不用再受广告主的制约了。笔者认为这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人们已习惯于免费欣赏节目,即使有人愿意付费,也毕竟是少数,结果只会令媒体入不敷出。大多数人就算知道自己在欣赏节目时为媒体赚了钱,被媒体剥削了,他们还是会继续看下去,这是为什幺呢?因为这些阅听行为与欣赏行为同时发生,他们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而且也得到了部分的回报——免费欣赏节目。推行节目付费制只能出现一个结果:媒体失去大众,而失去大众的媒体是没有多大广告价值的。
我们要做的是说服受众接受这种广告形式,并让受众理解这种厂告没有破坏节目的艺术性反而添加了真实性,且能使他们继续免费欣赏节目。媒体要说服受众,先得说服我们自己——正视植入式广告;然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植入式广告做得更好。广告必须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才能被广泛接受;因此,广告必须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地安插在节目当中,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广告的悄悄出现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人们沉浸于剧情时,广告信息潜入大脑;在他们准备购买时,又浮现眼前,影响其购买决策。
(选自莫梅锋《透析春节联欢晓会中的“植人式广告”》,有修改)
【小题1】下列对“植入式广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植入式广告,就是把产品的品牌植入到电枧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从而达到宣传目的的广告形式。
B.植入式广告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有时大众难以一眼识别,是最不像广告的广告。
C.植入式广告是广告中最完善的形式,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巧妙运用。
D.植入式广告要想被受众接纳,安插于节目中时,必须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不露痕迹。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这些广告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又没有损害节目的完整协调。
B.作为受众不应该支持植入式广告,因为在欣赏节目时媒体赚了钱,自己间接地被媒体剥削,被央视剥削。
C.植入式广告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节目制作也是一种劳动,同样需要获得经济报酬,如此媒体才能运行。
D.媒体要想使植入式广告被大众接受,必须将这种广告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完美融为一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节目付费制度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愿意付费的人毕竟少数,会令媒体入不敷出,推行时可能会失去大众。
B.植入式广告是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发展的趋势,也是传媒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C.聚焦十几亿人注意力的春晚是最佳植入式广告的载体,但是,媒体先要说服受众,然后说服我们自己。
D.植入式广告以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为好,悄悄出现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人们准备购买物品时,能影响其决策。

4.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一则对话,根据要求作文。

于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于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先秦诸子选读·论语》

对待贫贱富贵的态度,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识别一个人的重要标尺。上述对话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社会生活和个人实际,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语言表达(共2题)

8.
读下面一则漫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揭示其寓意。

寓意:
9.
下面是某领导对巢湖城市建设的一段谈话,请分三条整理出其主要观点。
城市雕塑在规划设计中是要还是不要,我认为可以要一点,但不宜多,不宜杂,关键要少而精。要想好,要出彩,要传世,否则就留白。因为雕塑不仅仅是个体的艺术,更是环境的艺术,要起点睛作用。巢湖及环城河文化创意设计,包括城市雕塑,要从巢湖岸边开始,贯穿整个巢城,统筹考虑整个城市文化符号,使之有整体感、系统性。要努力通过城市文化符号,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巢湖文明发展的脉络,让人们感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更加了解巢湖,更加热爱巢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