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54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悭吝(qiān)菡萏(hán)纶巾(guān)喘息甫定(fǔ)间(jiān)或
B.迸发(bèng)喑哑(yīn)黍离(shǔ)蓦然回首(mò)倏(shū)然
C.鱼凫(fú)趑趄(jū)脖颈(jǐng)舞榭歌台(xiè)炮烙(lào)
D.戍角(shù)荠麦(jì)潜泳(qiǎn)虞美人(yú)俨(yán)然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凭借一身七十二变的神通、如意随心的金箍棒,把天宫闹了个沸反盈天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安之若素,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3.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徽州女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本诗上片写梦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3分)

  
②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读书折 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驰
【小题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高  余扃牖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余既耸异之  凌万顷之茫
C.晚乃遁光黄间 不拘
D.呼余宿家    皆出于此乎
【小题3】请选出下面四组中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官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佯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小题5】请用“/”给文中曲线部分的句子断句。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4.语言表达(共1题)

6.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6分)
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穿过了大江南北,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韩愈笔下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道出了生机盎然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