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534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变徵(zhǐ)恓惶(xī)残羹冷炙(gēng)羽扇纶巾(lún)
B.连辟(pì)鳏寡(guān)万恶不赦(shè)刎颈之交(wěn)
C.自诩(xǔ)吝啬(lìn)繁文缛节(rù)忍俊不禁(jìn)
D.暮霭(ǎi)打诨(hùn)运筹帷幄(wò)皓首而归(hào)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5.

选出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

6.

选出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

7.

选出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

8.下列基因型中,属于是杂合子的是:                                

2.话题作文(共1题)

9.
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一文中这样说:“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你是否同意她的看法?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也就拥有着不同的幸福。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3.诗歌鉴赏(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宋诗。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其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这二首诗作于公元1100年,诗人离开海南儋州之前。当时苏轼遇赦准备北还。
【小题1】这两首诗都是抒写羁旅思乡的情怀,意趣隽永,画面清朗,笔力雄放,体现了苏轼的清雄诗风。请你就第一首诗中“白鹭横秋浦,青林没晚潮”的动词进行赏析。
【小题2】第二首诗写于苏轼遇赦准备北还之时,你认为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6分)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响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小题1】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心情和神态,上文所缺的四个舞台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忽然严厉地②怨愤③冷冷地④悲愤
B.①忽然严厉地②悲愤③冷冷地④怨愤
C.①冷冷地②悲愤③忽然严厉地④怨愤
D.①冷冷地②怨愤③忽然严厉地④悲愤
【小题2】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
C.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共10分)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 1 )给与,不想取得。( 2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3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4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 5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6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②“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①“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③“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小题1】以下各组中,填入文段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想…然而…如果…那么…然而…因此
B.只是…然而…虽然…但是…但…所以
C.只想…虽然…尽管…但是…然而…所以
D.只是…虽然…尽管…但是…因为…因此
【小题2】(小题2)对文中①“拿来”②“抛来”③“送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 ②施舍的东西 ③很客气地送你
B.①不管三七二十一占有它②人家不要的抛给你 ③为了礼尚往来而送给
C.①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②无不良动机的抛给或给予 ③别有用心地送给
D.①自己主动去拿②无不良动机的抛给或给予③与抛来没有多大区
【小题3】(小题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写,用来批判“送去主义”,简析一下这种说理方法?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

晚秋的胡杨

史建新

一道又一道沙梁上,胡杨高高低低前前后后散散地耸立着。近看空旷,远望一片苍茫,落落寞寞,却是另一番景致,而那一树的叶片,呈现着的金黄色已是金壁辉煌了。

走走停停,我们在荒无人烟的胡杨林踯躅,一行四人,被这无以伦比的美景陶醉,竟忘了还要去办的正事了。

逶逶迤迤的一道沙梁,梁顶上痴痴地立着几棵胡杨,叶片团团簇簇。树干足有合抱粗,树顶却稀稀地散着一树的黄叶。四周没有一丝风,静静的心里便生出一份感动。同伴都在各自心仪的树旁拍照,我却望着眼前的金黄色愣怔在了那里。

条条树枝硬硬地向上挺立着。一年到头它们要经历多少风沙,可树枝却是向上的,迎着风的。叶片,金黄金黄的。 金戒指、金项链,那种黄只是小里小气的一点或一串,而这里却是一树一树,成片成片的金黄啊,站在这里,就像一个人面对一座豁然打开的金山了。

我惊喜着,感叹着,轻轻抚摸着这高贵的颜色和这让人无法相信的树木。虽然已是深秋,树下却没有一片落叶,片片黄黄亮亮的叶,在枝杆上轻轻地摇着头,仿佛在轻轻地诉说着什么。每棵树上都奇怪地生长着三角形、柳叶形和椭圆型三种叶片。三角形的叶片厚实,叶面布着点点伤痕;柳叶形的单薄,却片片金光闪闪。

胡杨的这种黄,与沙土的土黄有着天壤之别,沙土的黄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生腻,让人心生苍凉的黄。那是病态,是冷漠,是恐怖,是死亡的象征。而胡杨呈现的却是一种高贵,是雍容,是皇家的颜色,皇家的专利,皇家的象征。

沙漠里的植物原本是那样的稀少,这里却因了太多的金色到处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生命的海洋。从一棵棵树的背面向着太阳望去,我被笼罩在金黄里,我的周身煌煌地不可思议地反射着胡杨的叶色,在这一刻我的五腹六脏,我的毛孔,我的皮肤,我的一切被这种颜色蒸腾。我站在那里微微仰着头,闭着眼,我感觉自己飘浮了起来,像驾着一片祥云在金黄色的世界里翱翔。

千百年来,黄色在人间被神化,人们固执地认为,只有皇族才配披上这黄色,可胡杨却毫不谦逊。每年的深秋,它都以这样一种壮大的形象展示在人间。

苦难深重的胡杨,最后时刻却演绎成了这种人间少见的形态,演绎出这样一种令人敬畏的灿烂啊。世界有哪一种树如这般苦难,把生命绽放到这般极致呢。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才在这一刻暴发;许是有了那深深扎在沙漠的根,才让叶那样的坚韧;许是烈日的毒辣,它才这样昂扬着;许是没日没夜狂风沙粒的吹打,才让它最后这样高贵……

我张着嘴,痴痴地在林中呆愣着。

城里的杨树叶也发黄。可那是一种凋零,一种衰败。轻轻的抚摸,便飘落手心,颜色寡黄淡白。一遇风,叶片便急不可耐地落了。胡杨金黄色的叶却是不轻易落下的,在这里,它将金黄留到深冬。它只有到来年春天,新的一代开始萌动时才肯离去。

在另一片葱葱郁郁的胡杨边我们驻足,那棵两人都合抱不过来的树,依然从顶上抽出一丛一丛的枝条,在夕阳下泛着金色。它的皮龟裂着,我仔细的数,共有七大捆。每一捆都向外弓着、裂着的一捆树皮,又分为几十层。这棵胡杨,应该有四五百岁了罢。可是它仍然郁郁葱葱,仍然顶着满树的金光。

我在美仑美奂的金黄色中漫步,四周是金黄色,头顶是金黄色,满天都是金黄色啊!我多想躺在这里,与它们共生共死。可是我不能、我不配。在它们面前,我只是世间一只可怜的蚂蚁,而焕发着满天金色的胡杨,却携带着浩气,生发出让人耀眼的光芒。灿灿的悬在大漠的天空映照着沙海,映照着西天,映照着无言的天穹。

枯枝败叶在我的脚下吱嘎吱嘎作响,几个世纪的残枝被雨水风沙固化成坚硬的碱壳,面目峥狞地坦露着。树与树之间,除了沙就是延伸着的胡杨的尸体,可谁又能想到在这里,在深秋,在万物肃杀的季节,它却生成了这样一道惊心动魄的晚景。

这不是它的一生,这只是它的一年;这不是它的全部,这只是它的一季;这不是它的全貌啊!这只是它三千年中的一瞬。可这一瞬却映照的那么耀眼,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我的心灵,永远定格在塔克拉玛干的上空。

滚滚塔河东流去,带走片片真情,茫茫巨龙下东海铸就生命的永恒。固身在这里,坚守在这里,坚守着生命的理想、原始的本真、永恒的贞操……

它不似香山红叶般受万众瞩目,更不如峨眉松柏让人称颂。它没有名花贵树的地位,连草原都被宠爱着、唱颂着、成了北方人的母亲,而它却没有……但,正是有了它们的寂寞,才使我们欢歌笑语地镇守住了多少城镇、村庄、镇守住了我们的暖暖的家园了啊!

【小题1】作者笔下的“晚秋胡杨”有怎样的特点?胡杨生存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呢?
【小题2】作者笔下的胡杨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文意概括作者笔下“晚秋的胡杨”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小题3】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中加点的“另一番景致”在文中指什么?写此有何作用? 
(2)文中画线句子“我张着嘴,痴痴地在林中呆愣着”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小题4】本文除了“象征”手法之外,作者还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

5.语言表达(共2题)

14.
以下一副推陈出新的婚联,写出了双方的职业,请完善对联的空缺部分,并分别指出其职业。
上联: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_________)
下联:斯文小姐,呕心血,______,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_________)
15.
从逻辑学来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下面几种:①全同关系;②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④矛盾关系;⑤反对关系。根据下列关系要求填出对应的项。(2分)
全同关系:莎士比亚——( )
交叉关系:青  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