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柳树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调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053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4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颔首(hàn) 模样(mú)    啮齿动物(niè)   深恶痛绝(wù)
B.哂笑(xī)  滞留(zhì)    饮鸩止渴(jiù)  广袤无垠(mào)
C.招徕(lái) 狩(shǒu)猎  众目睽(kuí)睽  目光灼(shuó)灼
D.咫尺(chǐ) 家醅(pēi)   合辙押韵(zhā)  藏污纳垢(ɡòu)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广漠 吆喝 城皇庙 不容质疑
B.凛洌 宽恕 长吁短叹 粗制烂造
C.牟取 缄默 引经据典 盛气凌人
D.迁徙 伎俩 黯然失色 孤漏寡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又是一年“三月三”,我们爬上了山顶,一眼望去,远景近景历历在目。
B.我们常常转过街拐弯角,去参加晚会,主人是一对叫纽瑟姆的慷慨大方的夫妇。
C.春节去海南度假,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我不由得深深陶醉了。
D.获得一等奖的作品《灵泉寺》以云雾中的遂宁著名景点灵泉寺广场为前景,用巧妙的构图表现了山、寺、城的关系,斩获大奖实至名归。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大学2015年“博雅计划”自主招生理科面试题目中有一道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国门”。
B.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脱口而出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正是出于诗人汪国真之手写的。
C.根据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30%的中小学生是“小胖墩”和“小眼镜”,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D.杜甫诗中所渗透的忧国忧民情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价值,不管你赞成不赞成,都不能否认它是公认的准则。
5.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而依旧喜欢那平静风景的,也便怡然自得地渐行渐远,或摄影,或写生,享受一份原始的洒脱。
②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
③于是,被这热闹吸引了的,便沿街一间间地欣赏把玩下去。
④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
⑤小桥下流水依依,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
⑥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充满纳西风情的商品。
A.②⑤⑥③④①B.②⑥④③①⑤
C.⑤②⑥③④①D.②⑤⑥④③①

2.诗歌鉴赏(共1题)

6.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小题2】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畜:同“蓄”。   ②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小题1】乙文中加点的“融”在《古汉语词典》上主要有以下解释,根据语境最恰当的选择是(   )
A.大明;大亮。引申为明亮B.融化;消融
C.和煦;暖和D.和乐;恬适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一项是(  )
A.造饮辄尽 造:往;到B.亦雅咏不辍 辍:连贯;连续
C.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D.颖脱不羁   颖:才智出众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马说》)
C.或置酒而招之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D.未尝有喜愠之色    心乐之  (《小石潭记》)
【小题4】翻译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小题5】请用“/”线给【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4处)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小题6】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上2篇选文中,甲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2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甲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写文章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乎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小题1】【小题2】选文开头引用有《板桥家书》什么作用?
【小题3】【小题4】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
【小题5】【小题6】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语言特点。
【小题7】【小题8】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
【小题9】【小题10】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或美味可口的小吃呢?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做简要的介绍。要求:(1)内容具体,介绍有条理;(2)突出鲜明特色;(3)字数在100字左右。
9.
我的老师们
季羡林
①在深切怀念我的两个不在眼前的母亲的同时,在我眼前那一些德国老师们,就越发显得亲切可爱了。
    ②在德国老师中同我关系最密切的当然是我的Doktor-Vater(博士父亲)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初次会面,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非常年轻。他的年龄确实不算太大,同我见面时,大概还不到四十岁吧。他穿一身厚厚的西装,面孔是孩子似的面孔。我个人认为,他待人还是彬彬有礼的。德国教授多半都有点教授架子,这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来听说,在我以后的他的学生们都认为他很严厉。据说有一位女士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递给他,他翻看了一会儿,一下子把论文摔到地下,忿怒地说道:“DasistaberallesMist!(这全是垃圾,全是胡说八道!)”这位小姐从此耿耿于怀,最终离开了哥廷根。
    ③我跟他学了十年,应该说,他从来没有对我发过脾气。他教学很有耐心,梵文语法抠得很细。不这样是不行的,一个字多一个字母或少一个字母,意义方面往往差别很大。我以后自己教学生,也学他的榜样,死抠语法。他的教学法是典型的德国式的。记得是德国十九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埃瓦尔德(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米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母。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施腾茨勒(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④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家庭,最初应该说是十分美满的。夫妇二人,一个上中学的十几岁的儿子。后来,大战一爆发,他自己被征从军,是一个什么军官。不久,他儿子也应征入伍。过了不太久,从1941年冬天起,东部战线胶着不进,相持不下,但战斗是异常激烈的。他们的儿子在北欧一个国家阵亡了。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夫妇俩听到这个噩耗时反应如何。按理说,一个独生子幼年战死,他们的伤心可以想见。但是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他在我面前从未表现出伤心的样子,他们夫妇也从未同我谈到此事。然而活泼不足的家庭气氛,从此更增添了寂寞冷清的成分,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了。
    ⑤在瓦尔德施米特被征从军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预订的大剧院的冬季演出票,没有退掉。他自己不能观看演出,于是就派我陪伴他夫人观看,每周一次。我吃过晚饭,就去接师母,陪她到剧院。演出有歌剧,有音乐会,有钢琴独奏,有小提琴独奏等等,演员都是外地或国外来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剧场里灯火辉煌,灿如白昼;男士们服装笔挺,女士们珠光宝气,一片升平祥和气象。我不记得在演出时遇到空袭,因此不知道敌机飞临上空时场内的情况。但是散场后一走出大门,外面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个世界,顶天立地的黑暗,由于灯火管制,不见一缕光线。我要在这任何东西都看不到的黑暗中,送师母摸索着走很长的路到山下她的家中。一个人在深夜回家时,万籁俱寂,走在宁静的长街上,只听到自己脚步的声音,跫(音qióng)然而喜。但此时正是乡愁最浓时。
⑥我想到的第二位老师是西克(Sieg)教授。
⑦他的家世,我并不清楚。到他家里,只见到老伴一人,是一个又瘦又小的慈祥的老人。子女或什么亲眷,从来没有见过。看来是一个非常孤寂清冷的家庭,尽管老夫妇情好极笃,相依为命。我见到他时,他已经早越过了古稀之年。他是我平生所遇到的中外各国的老师中对我最爱护、感情最深、期望最大的老师。一直到今天,只要一想到他,我的心立即剧烈地跳动,老泪立刻就流满全脸。他对我传授知识的情况,上面已经讲了一点。在这里我只讲我们师徒二人相互间感情深厚的一些情况。为了存真起见,我仍然把我当时的一些日记,一字不改地抄在下面:
    ⑧1940年10月13日
    ⑨昨天买了一张Prof.Sieg的相片,放在桌子上,对着自己。这位老先生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激他。他简直有父亲或者祖父一般的慈祥。我一看到他的相片,心里就生出无穷的勇气,觉得自己对梵文应该拼命研究下去,不然简直对不住他。
    ⑩1941年2月1日
    ⑾5点半出来,到Prof.Sieg家里去。他要替我交涉增薪,院长已答应。这真是意外的事。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这位老人家,他对我好得真是无微不至,我永远不会忘记!
   ⑿原来他发现我生活太清苦,亲自找文学院长,要求增加我的薪水。其实我的薪水是足够用的,只因我枵(音xiāo)腹买书,所以就显得清苦了。
    ⒀1941年,我一度想设法离开德国回国。我在10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
    ⒁11点半,Prof.Sieg去上课。下了课后,我同他谈到我要离开德国,他立刻兴奋起来,脸也红了,说话也有点震颤了。他说,他预备将来替我找一个固定的位置,好让我继续在德国住下去,万没想到我居然想走。他劝我无论如何不要走,他要替我设法同Rektor(大学校长)说,让我得到津贴,好出去休养一下。他简直要流泪的样子。我本来心里还有点迟疑,现在又动摇起来了。一离开德国,谁知道哪一年再能回来,能不能回来?这位像自己父亲一般替自己操心的老人十有八九是不能再见了。我本来容易动感情。现在更制不住自己,很想哭上一场。
⒂像这样的情况,日记里还有一些,我不再抄录了。仅仅这三则,我觉得,已经完全能显示出我们之间的关系了。还有一些情况,我在下面谈吐火罗文的学习时再谈,这里暂且打住。
(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写到“在深切怀念我的两个不在眼前的母亲的同时”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章第二段写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将一位女士的博士论文摔到地上的事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日记中记述的与西克(Sieg)教授相处的三件事。
【小题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1)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某旅行社准备组织一次中学生游西部夏令营活动,请你协助其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①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要你代表旅行社在行前向团员讲解旅游相关事宜,你会讲解哪些重要的方面呢?请至少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次夏令营活动将发起“对旅游陋习说‘不’”活动,假如你在景区里,看到有一位叔叔试图爬上距今近千年的文物石像上摆拍照相,你想制止,这时怎么说才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1.
题目:总有那么一个人
写作要求: 
(1)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2)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4)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