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6题)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灰烬(jìn)睫毛(jí)戕害(qiāng)百舸争流(gě) |
B.阻遏(è)迷惘(wǎng)啮噬(niè)四肢百骸(hè) |
C.遒劲(qiú)溘然(kè)甄别(zhēn)翅膀甫健(fǔ) |
D.偷觑(qù)摭拾(zhí)熠熠(yì)择高以栖(xī) |
3.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
A.狭隘/谥号偌大/承诺舟楫/作揖六艺经传/师道流传 |
B.召唤/招呼跬步/鲑鱼驽马/奴仆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
C.拔草/跋涉彻悟/沏茶诞生/涎水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
D.骐骥/羽翼阿谀/丰腴狙击/阻止锲而不舍/生死契约 |
11.
下列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
B.《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以《永州八记》等典范的古文指导这场运动,韩愈还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 |
D.荀子,名况,春秋末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 |
12.
依据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1年2月1日22:00,北京某个背包客从首都机场出发,中途在迪拜转机停留6小时,共飞行了9小时,到达12°E附近非洲某机场。他在博客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小镇出发后,处处是绿色的密林,湿热的感觉非常明显。继续前行,枯黄的草木逐渐减少。几天后,乘坐的越野车在驰骋时卷起粉末一样的细沙,连呼吸的都是沙子,很多地方都能捡到湖盐的结晶体——好看的沙漠玫瑰。”
13.
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7.
问 说(节选)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 )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3分)
译文: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
译文: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2分)
译文: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致疑致:招致,取得 |
B.忌之而不愿问焉忌:避免 戒除 |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 |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揣测 |
A.问焉以求一得问之人以试其能 |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D.好学而不勤问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 | B.①③⑤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3分)
译文: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
译文: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2分)
译文: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8.
①生命如四季。
②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 磕绊着我的犁头, 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③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④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小题1】在播种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从整个节选部分来看,他又是如何面对的?(第二问答案不超过6个字) (4分)
【小题2】画线的句子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分)
②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 磕绊着我的犁头, 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③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④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小题1】在播种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从整个节选部分来看,他又是如何面对的?(第二问答案不超过6个字) (4分)
【小题2】画线的句子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分)
4.语言表达- (共2题)
19.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的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都以“静”字开头。(5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答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