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505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伶漏/分泌瞥见/勇/气冲
B.梦品迤呼/瀣/引高歌
C.宗/对/发/泥淖勾当/心斗角
D.机取/诡/馄饨和泥/曲高
2.This is my friend, Amy.
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
②我想月下的海棠,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
③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
④可惜没有趁着夜色看过;王鹏运有两句词道:“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⑤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
A.③①⑤②④B.③⑤①④②C.⑤①③②④D.①⑤③④②
4.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图中③表示的结构是(    )

5.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图中③表示的结构是(    )

6.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眼病,发病部位通常在(    )
7.下列腺体中,属于外分泌腺的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河内凶,    ;河东凶亦然。(《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士之耽兮,__________________;女之耽兮,______ _____ __。 (《诗经·氓》)
(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点绛唇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1)词的上片第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分)
(2)作者在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悲剧天才张荫麟
刘梦溪
①张荫麟是个悲剧天才,死时只有37岁。如果说陈梦家的古文字研究与古史写作,浸透着诗人的激情与诗笔,张荫麟则凭感情、生命、神采和直观的认知,这是历史写作的必要条件。他太喜欢完美了。他要把每一篇、每一行、每一个词语都写得安稳。他的代表作《中国史纲》,虽是一部未完成的通史,却可以让他在名家辈出的20世纪史学领域独树一帜。他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不假注释,却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历,无一事无出处。史学和艺术的结合是张荫麟史学的特点。
②贺麟是比他高三个年级的清华同学,贺在高等科,张荫麟在中等科。但青年时期贺麟就对这位同学钦服有加。古文、古诗、白话,贺认为张都比自己写的好。对张的“忘形迹无拘束”,指斥人非,毫不客气,贺麟体会尤深。一次讨论问题,由于意见不合,张荫麟怒拍桌子,恰好拍在一个钉子上,手破流血。
③张荫麟17岁考入清华,22岁到斯坦福大学深造,研究哲学,虽然他的志业始终在史学。26岁回国,任教清华,担任哲学和历史两系的课程。直到抗战开始后高校南迁,又在西南联大任教。
④梁任公曾因受到他的批评而称赞他的天才。熊十力也因他史、哲“兼治而赅备”而赞誉之。他的学问文章还得到了国民政府高层的注意,蒋委员长也想一睹风采,曾在重庆约见过他。据说他对国民党的宣传工作提了一些意见。大约是两不相契的缘故,不久他又回到大学的教学岗位。他的早逝,执着学问、沥血著述(写文章经常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固是因由,更主要是爱情的悲剧吞没了他。
⑤他是广东东莞人,很早就恋着做家庭教师时教过的一位伦小姐,苦苦追求而无结果。单恋的痛苦,已经对身体有一定摧残。他留美回来,事情始有所好转。但伦小姐体弱多病,直到1935年才结婚。婚后两人不经常在一起,清华南迁时女方回住广东母亲家里。不料这时,独居昆明的张荫麟,与一位十年来一直倾慕他的年轻女学生,发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情不能禁地把恋爱经过向好友贺麟做了倾诉。贺麟说:“我知道他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我也知道他们两人间已有十年以上的友谊,他们之发生爱情是毫不足怪,异常自然的事。同时,凡是了解近代浪漫精神的人,都知道求爱与求真,殉情与殉道有同等的价值。”(《我所认识的荫麟》,《张荫麟先生文集》页43,台湾大学出版社1984年初版)因此他从心里给予“了解之同情”。
⑥可是这个当口儿,张荫麟却写信叫暂住广州的妻子携儿女来到了昆明,同来的还有伦女的母亲和姨侄女。突然膨胀的家庭于是变成了一座待燃的火药桶,夫妻间开始了有声和无声的家庭战争。冯友兰的太太住在楼上,常下来劝解。不久伦女怒而携家人重返广东。张荫麟迷恋的对象随后也飘然离去,从此并断绝了往来。遭受双重打击的荫麟,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毅然决然地放弃西南联大的教职,应聘到了地点在遵义的浙江大学。这是1940年农历七月底发生的事情。第二年十月二十四日,他就在偏远的遵义遽然而逝了,人间岁月只存留37个春秋。
⑦听到噩耗的人无不为之惋惜。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朱自清、吴晗等学界名宿,都写了诗文悼念。陈寅恪的诗,题作《挽张荫麟二首》,最后一句是:“怀古伤今并一吁。”钱钟书的诗,题目直标《伤张荫麟》,首句云:“清晨起读报,失声惊子死。”诗中又有句:“夙昔矝气隆,齐名心勿喜”、“忽焉今闻耗,增我哀时涕。气类惜惺惺,量才抑末矣。子学综以博,出入玄与史。”盖张、钱在清华,以才高齐名,惺惺相惜,传为佳话。
⑧钱锺书的挽诗,对张荫麟的才学充满了惋叹和赞许。诗的最后结句为:“乍死名乃讹,荫蔓订鱼豕。”原来1942年10月26日的上海《申报》,在报道张荫麟逝世的消息时,把张荫麟写成了“张蔓麟”,故钱诗因以及之。2011年,是这位天才的史学家、百年不一遇的悲剧天才逝世70周年,谨以此稿聊表对我所倾慕的前贤的怀思。我给历届研究生开书目,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永远是第一位的必读书。
【小题1】作者说张荫麟是“悲剧天才”。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小题2】简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小题3】第⑦⑧两段用大量的篇幅写张荫麟离世后人们的哀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5.语言表达(共1题)

11.
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两组句子。(6分)
例句:人的语言有雅俗之分,文明礼貌为雅,粗鄙肮脏为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