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高二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492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易骨折。(判断对错)
2.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易骨折。(判断对错)
3.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吴荪甫和赵伯韬当面摊牌,正面交锋,赵伯韬答应贷款给危机中的益中信托公司作为“和解”的条件,暗地里却一步步实施吞并益中公司的计划。 (《子夜》)
B.刘备在军师庞统辅佐下,夺取涪城,斩了冷苞之后,与庞统分兵进取雒城;出发前,庞统马失前蹄,刘备让他换乘自己所骑白马;庞统走小路,行至一地势逼窄之处,听说此地名叫“落凤坡”,大惊,急令退军,却被埋伏於此的张任军认作刘备,乱箭射死。(《三国演义》)
C.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伏兵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三国演义》)
D.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大都理解孔明其中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驱巨兽破蛮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三国演义》)
E.冯云卿,热衷于公债投机,结果成了吴、杜、赵三巨头形成的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为了“翻身”,他同女儿谈判,决定送女儿给吴荪甫,施展美人计,以从吴荪甫那里获取最新的公债信息。 (《子夜》)
4.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指(  )
5.“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说明了柳树可以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4)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6)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 《孟子•告子上》 )
②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 《孟子•告子上》 )
③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孟子•告子下》 )
【注】①赖:同“懒”
【小题1】出自选段①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该选段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学主张?(2分)
答:
【小题2】选段②③孟子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然将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C.亭成,而西山之始具胜:美景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之易:容易
【小题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 (3分)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⑤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从本文看,苏轼善处逆境,能通过遨游山水,结交朋友来自得其乐,冲淡与化解通常贬谪必然造成的度日如年的痛苦。
B.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C.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D.结合苏氏兄弟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旷达洒脱的思想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和坦荡襟怀。
【小题4】把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与课本中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2分)
译文:
(2)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2分)
译文: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2分)
译文:  

4.名著阅读(共2题)

9.
关平曰:“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何故许之,”云长笑曰:”吾岂不知耶?-------吾来日----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鲁肃相邀”中藏什么阴谋?“单刀赴会”经过怎么样?请简述。
10.
“维岳,你告诉莫干丞,把姓薛的歇工!”“三先生看来还有更好的办法么?”“你有什么意见?你说!”吴荪甫的口吻又转严厉,似乎他的耐性真已到了限度。
谁帮助吴荪甫解决了这次的工潮?解决工潮的办法是什么?请简述。
选()  

5.语言表达(共2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夕阳扯上一匹红布,遮住半边西天,一处残(yuán),零乱地弃在杂草中,纠缠不清的滕枝躺卧在砖石地上。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2)文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1分)
答: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贵州省昨日出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根据《细则》,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同时严禁接收六周岁以下的不足龄生入学。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不提倡跳级。  (2014年4月10日贵阳晚报)
材料二:随着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的出台,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地方取消留级制度。早在1994年国家教委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少留级人数,可选择部分地方和学校进行取消留级制度的试验。”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