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1.下列词语巾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剥削/生吞活剥 |
B.识见/博闻强识弱冠/弹冠相庆朝圣/朝令夕改 |
C.着火/不着边际嗜好/好整以暇强调/强词夺理 |
D.模仿/装模作样吞咽/狼吞虎咽锦纶/羽扇纶巾 |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 ,
, , 。蝉亦是禅。
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 B.④⑥②⑤③① | C.③④⑤⑥②① | D.③①④②⑥⑤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酷爱{#blank#}1{#/blank#} 坦白{#blank#}2{#/blank#}
揣摩{#blank#}3{#/blank#} 简陋{#blank#}4{#/blank#}
全神贯注{#blank#}5{#/blank#} 富丽堂皇{#blank#}6{#/blank#}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酷爱{#blank#}1{#/blank#} 坦白{#blank#}2{#/blank#}
揣摩{#blank#}3{#/blank#} 简陋{#blank#}4{#/blank#}
全神贯注{#blank#}5{#/blank#} 富丽堂皇{#blank#}6{#/blank#}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整个过程没有沉淀产生,加热,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4.30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剩余2.33g.
根据以上实验,肯定存在的离子有{#blank#}1{#/blank#},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lank#}2{#/blank#},还有一种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要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blank#}3{#/blank#}.
多音字组词。
挣 zhēnɡ{#blank#}1{#/blank#} zhènɡ{#blank#}2{#/blank#}
喝 hē{#blank#}3{#/blank#} hè{#blank#}4{#/blank#}
多音字组词。
挣 zhēnɡ{#blank#}1{#/blank#} zhènɡ{#blank#}2{#/blank#}
喝 hē{#blank#}3{#/blank#} hè{#blank#}4{#/blank#}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苏轼《赤壁赋》)
(3)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还顾望旧乡,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5) ,靡有朝矣。(《诗经·氓》)
3.诗歌鉴赏- (共1题)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狃: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北面 |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故:故旧 |
C.舟车冠盖之冲冲:要塞 |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施恩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B.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
C.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A.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B.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C.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D.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3分)
(2)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4分)
(3)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3分)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汪曾祺
凸凹
早就想写一篇汪老的文章,并不因为他是名人,是心里很想很想。
从来未见过汪老,只听人说,他身高不够七尺,是个很不起眼的老头儿,这让我感到很高兴。我总觉得不起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内在力量,因为人是生物界唯一不靠体力取胜的动物。
我固执地认为,一个真正的作家,文章与他本人应该是一种宿命关系。汪老文章很小,却有大的内力;他本人便不应该驴高马大、张牙舞爪。悄然而柔嫩地生活写作,于他于他的读者,都惬意。
我爱读汪曾祺到了这般情形:长官不待见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见不待见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心地释然,任性由她。在我的办公桌上,内室的枕畔,便均备放一本汪曾祺。汪老的文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概因汪老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滋润生命的温暖。
读汪老文章读得久了,竟幻化出这样一种情景:
在一个古旧的小木屋里,有一只泥抹的小火炉,围炉坐着汪老和我。汪老是一个爱讲故事的老人,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孩童。炉中无声地闪着桔黄色的光,照得爷儿俩的脸也一片桔黄。汪老平静地讲他的故事,故事也无大的波澜。他的故事讲得脉络清晰,里边的人物即便是丑角也有几分妩媚,即便是惊天悲哭也有间隙中的微小。使你感到,他不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而是在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见我听得很专注,便说:
“你看,人活着,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啊!”
见我不吱声,他以为我没听懂,便用绵温的手抚一抚我的头,“不必想它了。”他不强迫我懂,其实,我早已懂了。继续听他讲下去,后来,那个火炉与汪老竟成为一体了。
这一幻境,其实就是读汪老文章的感觉具象。他不强迫你读懂他,他不强迫你接受他,你却被他感染,心甘情愿地接受他。正如那悄然冒着桔黄色火苗的火炉,它不强烈地炽烤你,你却感到了撩到心尖上的温暖。
如果人有颜色的话,汪老便是桔黄色的。
他的故事,有一个总的主题:便是人活着,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汪老很尊重他的读者。汪老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人生境界的深厚,使他不愿展示伤疤,以逞英雄豪气;不愿发小我激情,以臧否纷繁的大千世界。而是取与读者平等的角度,娓娓的跟你谈些什么。使心灵的毛孔张开,需要的便是这种娓娓的气氛;这娓娓的情调,会给心灵以滋润。猛火给人以表皮的刺痛,文火才把温暖滋润进骨髓。汪老大睿智。
汪老很尊重他笔底的人物。他把笔下人物当作自己的友人,而不是一任笔尖拨动的玩偶。他爱他的人物,不忍心糟蹋他们。因为,在朋友眼里,友人只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短处,却没有大恶丑——
那个行医的王淡人先生(《钓鱼的医生》),痴迷垂钓,爱做傻事,傻到竟把抽大烟的病人接到家里,管吃喝,却不取分文。感于他傻得仗义,汪老在小说的结尾,写了这么一句:你好,王淡人先生!
这是在写小说么?这声你好,非经年老友说不出口啊!
还有在《八千岁》中写宋侉子,宋侉子是个混迹江湖的马贩子,乃俗鄙之人。花钱住在情人家,“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爱得天昏地暗。情意正酣,钱袋却瘪,宋侉子怎么办呢?汪老写道:
“(宋侉子)就说一声,‘我明天有事,不来了’,跨上踢雪乌骓马,没影儿子。在一起时,恩恩义义;分开时,潇潇洒洒。”
这俗鄙人身上的超然大气,一些正人君子能望其项背么?
所以,汪老文字,虽然平静,却是真性情之作。真性情是一种温暖的东西;深深地滋润到读者的心里去,便是极自然的事。
“人间送小温。”这是汪老说的。这便是汪老文章让人感到温暖的根本。
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
你好,汪曾祺先生!
【小题1】从文中筛选出两个最能体现汪曾祺为人为文特点且关系紧密的词语,分别填在下列横线处。(4分)
答:为人特点: 。为文特点: 。
【小题2】作者幻化与汪曾祺围炉而坐的情形时,提到“泥抹的小火炉”,简要分析这一物象使用的效果。(4分)
答:
【小题3】“汪老文章很小,却有大的内力。” 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4分)
答:
【小题4】文中提到汪老的两篇小说,其行文目的是什么?(6分
A. 答: |
6.语言表达- (共1题)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12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胡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朱于国,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但是,同时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要由编委会确定,“魔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
【小题1】请为上述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分)
【小题2】根据上述消息,就“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写一段新闻短评。(10分)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