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下学期五校联考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48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良辰好景 编篡不防说说战栗
B.消魂揩油市列珠玑天堑
C.人情世故凛赋玉枕莎厨绣闼
D.关怀备至扶辇前合后偃混帐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mán)怨(wǔ)逆(xī)惶变(huī)
B.半(shǎng)(guì)子手湛(zhàn)青天(jí)觎
C.(tì)听罗(qǐ)列(guàn)(gōu)当
D.吮(shì )凝(yē)(jiān) 染(dī)防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4.下列同美国独立战争有关的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萨拉托加大捷

②来克星顿的枪声

③《独立的宣言》的发表

④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打败英军

5.美国费城是签署《独立宣言》的地方,城中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1783年的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是(    )
6.美国费城是签署《独立宣言》的地方,城中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1783年的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执手想看泪眼,
(3)遥岑远目,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 ,如今有谁堪摘。
(6) ,徒慕君之高义也。
(7)市列珠玑,
(8)羽扇纶巾,谈笑间,

3.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小题1】首句“海棠花底东风恶”中的“花底”极有意蕴,请概括回答。(2分)
【小题2】本诗使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就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手法作具体分析。(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除外。6分)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水和高山
赵 丽 宏
在宁静的西湖畔,凝视波光潋滟的水面,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九寨沟,欣赏那些水晶一般清澈晶莹的流水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黄山,惊叹着群山千姿百态的变化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黄河边上,看那浑浊的急流翻卷着漩涡滔滔奔泻,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峨眉山顶,俯瞰着在翻腾的云海中起伏的群山,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坐船经过长江三峡的时侯,面对着汹涌的急流和峻峭的危岩,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
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莫扎特太甜美。仿佛喜欢了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巳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份,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最无情的是时间──多少名噪一时的艺术,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一干二净,原因无他,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艺术。最公正最有情的也是时间──生时被误解,被冷落,死时连一口棺材也买不起,然而他的音乐却随岁月之河晶莹四溅地流向了未来。时间对他们来说决不是坟墓,而是功率无穷的扬声器。
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节选自赵丽宏《流水和高山》,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流水与高山”即是文章的题目,也是写作的缘起,还由题目展示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先写莫扎特,
后写贝多芬,借这个题目,形象的表现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的特点,赞扬他们的音乐具有永恒的生命
力。
B.用“高山流水”象征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心灵的相通,如同杜甫与李白之间,他们的友情一如
高山流水,绵延不绝。
C.“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运用了联想,表现了贝多芬音乐
气势磅礴、生机勃勃、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
D.文中说:“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这句话是
说贝多芬的音乐内涵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气势磅礡的乐章,也有优美温婉的旋律。 
E.文章由名山大川引出话题,既是虚指名山大川,也是实指中国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及“钟子期
与俞伯牙”的故事,由此引出音乐大师莫扎特与贝多芬,可谓水到渠成,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小题2】结合文本,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内涵:(6分)
(1)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2分)
(2)时间对他们来说决不是坟墓,而是功率无穷的扬声器。(4分)
【小题3】从文中看,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请分条作答。(6分)
  相同处:
 不同处:
【小题4】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的魅力,请就他们共同的表现手法任选两种作简要赏析,各不少于50字。(6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节选)
朱自清
十五年【注】四月一日,北京《晨报·诗镌》出世。这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氏主办的……《诗镌》里闻一多氏影响最大。徐志摩氏虽在努力于“体制的输入与试验”,却只顾了自家,没有想到用理论来武装别人。闻氏才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徐氏说他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死水》前还有《红烛》,讲究用比喻,又喜欢用别的新诗人用不到的中国典故,最为繁丽,真教人有艺术至上之感。《死水》转向幽玄,更为严谨;他做诗有点像李贺的雕饰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但他的诗不失为情诗。另一方面他又是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但作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那样精密,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陈西滢氏评他的诗,所谓不是平常的欧化,按说就是这个。又说他的诗音调多近羯鼓铙钹,很少提琴洞箫等抑制缠绵的风趣,那正是他老在跳着溅着的缘故。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像着自己保举自己做情人,如西方诗人一样。但这完全是新东西,历史的根基太浅,成就自然不大——一般读者看起来也不容易顺眼。闻氏做情诗,态度也相同;他们都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国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梁实秋氏说他们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本心,他们是要创中国的新诗,但不知不觉写成西洋诗了。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似乎还免不了。他也写人道主义的诗。
【注】十五年,指1926年。
【小题1】对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风格特点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精密冷静,徐志摩活泼鲜明。B.闻一多精密冷静,徐志摩热情奔放。
C.闻一多繁丽严谨,徐志摩热情奔放。D.闻一多繁丽严谨,徐志摩活泼鲜明。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闻一多既写诗又研究诗歌理论,徐志摩只写诗不研究诗歌理论。
B.闻一多写诗偏重于理性的控制,徐志摩写诗偏重于感情驱遣。
C.闻一多在诗歌理论方面影响较大,徐志摩在诗歌创作方面影响较大。
D.闻一多、徐志摩写诗都讲究运用比喻,给人的感觉都是活泼鲜明的。
【小题3】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可以说是当时唯一的爱国诗人,而徐志摩则是多吟咏爱情的著名诗人。
B.闻一多、徐志摩都有志于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诗,然而不能摆脱西洋诗的影响。
C.闻一多、徐志摩都凭借想像写作情诗,然而成就都不大。
D.闻一多、徐志摩都对中国现代诗歌的体制进行了长期探索,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6.名著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列文字做题。.
(正末云)孩儿一向有失探望,母亲请坐。受你孩儿几拜。(做拜科)(夫人云)孩儿请起,稳便。(正末云)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夫人云)孩儿请坐。下次小的每,说与梅香,绣房中请出小姐来,拜哥哥者。(从人云)理会的,后堂传于小姐,老夫人有请。(正旦引梅香上,云)妾身姓张,小字倩女,年长一十七岁。不幸父亲亡逝已过。父亲在日,曾与王同知指腹成亲,后来王宅生一子是王文举,俺家得了妾身。不想王生父母双亡,不曾成就这门亲事。今日母亲在前厅上呼唤,不知有甚事,梅香,跟我见母亲去来。(梅香云)姐姐行动些。(做见科)(正旦云)母亲,唤您孩儿有何事 (夫人云)孩儿,向前拜了你哥哥者。(做拜科)(夫人云)孩儿,这是倩女小姐。且回绣房中去。(正旦出门科,云)梅香,咱那里得这个哥哥来 (梅香云)姐姐,你不认的他 ,则他便是指腹成亲的王秀才。(正旦云)则他便是王生 ,俺母亲着我拜为哥哥,不知主何意也呵 (唱)【仙吕】【赏花时】他是个矫帽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雨云墙。【幺篇】可待要隔断巫山窈窕娘,怨女鳏男各自伤。不争你左使着一片黑心肠,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同梅香下) 选自郑光祖《倩女离魂》
根据元杂剧文化常识填空:(5分)
(1)正末指________________; ⑵正旦指____________;⑶科指_______________。
(4)【赏花时】指____________; ⑸从节选可以看出,倩女具有追求婚姻自由__________性格。

7.语言表达(共1题)

13.
某中学左岸文学社邀请到四川著名作家罗伟先生来校指导,下面是社长的开场白,请指出
其中用语不得体处并修改。(至少五处)(5分)
春风送爽,百花飘香,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罗伟先生莅临我校指导。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寄送罗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罗先生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抛砖引玉吧。有请罗先生。
⑴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⑵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⑶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
⑷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⑸将_______改为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