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047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2

1.选择题(共1题)

1.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魏巍写的。
B.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C.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D.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2.字词书写(共1题)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然的风景处处有特色。繁花nèn(__________)叶当中安巢的鸟儿;风雨大作时集中在屋yán(_________)下电线上的苍蝇;梦mèi(________)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以及给蓝天xiāng(________)上银边的白雪。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潮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小题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下列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事物,妙绝千古”。
【小题3】下列诗句与本诗抒写的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2)不逾矩(______)
(3)人不堪其忧(______)   (4)三军可夺帅(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尊君在不    过中不至
D.吾日三省吾身 君与家君期日中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小题5】读了选文后,你觉得那些句子可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请选择一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5.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小题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选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上文景物描写准确传神,记叙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请你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小题4】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第一段的写景顺序,表达最到位的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小题5】选段多方面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有什么作用?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6】童年生活是趣味盎然的,请模仿下面例句句式,根据自己的感受续写一句。
童年是追蝴蝶的嬉戏,童年是捅蜂窝的狼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作者称百草园为“乐园”,就本段看其原因是什么?
6.
现代文阅读
月光晒谷
①有句话叫“月光晒谷”,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可是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求得生存发展;同时,也需要温柔的月光,去爱、去体恤……
②不久前我去宁德采访,在车站附近碰见一个农妇,正挎着一篮子草莓叫卖。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篮鲜红欲滴的草莓。
③我只是匆匆一瞥,农妇就追上来了,跟在我身边不断地说:“很好的,一篮只卖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摇摇头——不可能带一篮草莓长途旅行吧。可是,她紧跟不舍,斗笠被风吹掉了也无心去捡。
④夕阳在远处,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卖掉,然后拿着钞票回家。家里有饥饿的孩子在等着她吗?或者还有刚下班正等着晚饭的老公?
⑤但我只能说:“对不起!”她步伐不停,脸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显,沮丧极了。我想,干脆给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⑥我突然想起在我们单位门口卖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新鲜。一次,我给他一元钱,他给我一条黄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葱,完了还要找我一毛钱。我说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们吧。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摊和其他顾客,追了我10多米远,把一毛钱给我。他呵呵地笑着说:不是我的,一分钱都不能要。
⑦奇怪的是,他黑红的脸,和此刻眼前农妇的脸,居然都让我莫名地感动。他们过得都不宽余,他们流汗的脸,他们奔跑的姿势,让我还有些隐隐不安。
⑧最终,我掏钱买下了这篮草莓,并且把它送给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⑨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对此曾有过切肤之痛。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⑩我有一个朋友,同样有过佐罗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改行做了策划人,后来成为职业策划大师,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让那些富翁、新贵之流,很高兴地解囊掏钱,他再把这些钱,用于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11)他有一个24K真金的头脑,也有一颗24K真金的心。他经手过一笔又一笔的善款,但他的手一直非常干净。他仍然生活清贫,但他无比快乐满足。不用剑,不用枪,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就善良,真当了一回英雄。
(12)我没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圆梦。装修房子时,买材料我会斤斤计较,一块砖便宜两毛,就能节省好几百元;但在请民工搬运时,我从不讨价还价。给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抠门儿,但是每逢开学我都会给失学儿童寄点·
(13)写下这些,我不怕有人见笑。虽然通常只有阳光能晒谷,月光是晒不了谷的,我所做的,如此微不足道,但毕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许最终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的世界。
【小题1】本文围绕“月光晒谷”,详写了哪两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文章第⑦段中,“我”看到卖菜男子与卖草莓农妇的流汗的脸、奔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些隐隐不安?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却呼唤“月光晒谷”,为什么?
【小题4】你看到过或经历过“月光晒谷”的事吗?请详细陈述事件并谈谈感受。(字数不少于50字)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就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小题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架陪伴“我”成长。
【小题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小题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拨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6.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有痛苦,有欢笑,更多的是我们飞扬的青春。

请以“难忘那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体验和感受;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