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047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3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字音有误的一项(  )
A.镌刻 juān   衙门 yá   禁锢 gù   引吭高歌 háng
B.湛蓝 zhàn   溃退 kuì   畸形 jī   重岩叠嶂 zhàng
C.屏息 pǐng   颁发 bān   收敛 liǎn   殚精竭虑 dàn
D.广袤 mào   仲裁 zhòng   掠过 lüè   杳无消息 yǎo
2.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  )
A.译站   黝黑   急燥   飞漱   抑扬顿挫
B.劳禄   教诲   鬈发   娴熟   颔首低眉
C.窒息   和蔼   敦煌   咆哮   筋疲力尽
D.祖藉   吹嘘   轻盈   佃农   蔬条交映
3.
下列语段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B.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我区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最美学生”,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B.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C.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D.玛丽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B.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道理的一种文体,例如《智子疑邻》《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塞翁失马》都是寓言。

2.字词书写(共1题)

6.
正确、规范地抄写下列句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默写(共1题)

7.
补写下列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4)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6)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诗歌鉴赏(共1题)

8.
立春偶成
宋·张拭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①张拭:南宋人。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②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③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所以叫岁晚。
【小题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小题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两处)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小题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 恐去母而死也__________    (2)归而泣__________ 
(3)蛇今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4】短文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的认识。

6.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再安心地爱一回
  要不是接到老家的电话,我仍以为母亲是一架永不会停转的机器。原来,母亲也会生病。不用说,生活中,母亲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只是,我一无所知。
 自从翅膀长硬了,我很少坐下来陪母亲说会儿话。有时,母亲像小孩子似的跟在身后说这说那,我要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回一句,要么索性不听。心里有事的时候,就回过头去吼她一句,母亲便不再吭声,坐在沙发里,不时偷偷拿眼睛瞄我,见我脸色稍好,就又跑过来,东一句西一句地絮叨开了。
 放下电话,心里涌起无限内疚。在母亲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她的女儿却在另一个城市,一无所知。
  我决定搬到医院去住,好好陪陪母亲。
  晚上,担心母亲睡不着,我坐在床沿陪她说话。可不大会儿,母亲指着旁边的小床示意我去睡,自己打了个深深的哈欠。小时候,每天晚上母亲都坐在灯光下做针线活,一熬就是半夜。看来母亲真的老了,熬不起夜了。
  我躺在床上,了无睡意。除了环境不适,更担心母亲。我拿过一本书随意翻着,一边支棱起耳朵注意着母亲的动静。不大会儿,却传来母亲轻微的鼾声。我正暗自惊讶,同病房的王姨小声对我说:“咦?大姐从来不打呼噜的。”
  第二天早晨,王姨气嘟嘟地说,蚊子真多,咬得她几乎一夜没合眼。
  我却睡得特别香甜,伸出胳膊,没有一丝蚊子咬过的痕迹。我问母亲被蚊子咬了没有,这时,王姨突然想说什么似的,却被母亲的目光制止了
  在医院的这些天,母亲白天总爱睡觉。我问她怎么这么嗜睡,母亲笑着说,一切由你照应着,我啥事也不用想,多睡会儿觉养养身体。
  出院的头一天晚上,或许因为兴奋,半夜,我突然醒了。恍惚觉得两条胳膊在我面前摆来摆去,耳边不时响着嘤嘤的蚊声。猛不丁睁开眼睛,月光下,母亲的脸看上去那么柔和,那双望着我的眼睛里,满满的慈爱和幸福。这熟悉的画面,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幕。
  那年高考的头一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母亲坐在我的床沿,一边伸手拍打着蚊子,一边说,睡吧,不就是一次考试嘛,万一发挥不好,不是还有下年,下下年嘛。母亲一边说,一边不时摩挲着我的头发,朦胧的月光把母亲的脸映衬得如此温柔。在母亲的唠叨声中,我很快进入梦乡。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睛时,母亲仍然在我床边坐着,眼睛里布满血丝。
  如今,母亲的眼睛不再那么清澈,铺陈在里面的一道道血丝也暗淡了许多,但它们却散发出入心入肺的馨香,让黑夜里的蚊虫望而却步,却又那么刺眼,一道道红丝仿佛一枚枚尖针扎在我的心窝,浸满殷殷血迹。
  出院前,王姨突然跑过来,情绪激动地对我说:“你知道吗?你睡在医院的这些天,大姐都整夜整夜地给你打蚊子。几次我想要告诉你,大姐不让,她说,要是你知道了,她就不能安心地疼爱你了。”
  母亲见我落在后面,说:“妮,把包给我。”一边返身走回来,把我手里最大的包拎了过去。
  望着母亲吃力的样子,我泫然泪下,但,我没有过去争抢她手里的包。
  我想让母亲用她微薄的力气,再安心地疼爱一回她的女儿。
【小题1】细读文章,找出母亲安心疼爱女儿的片段并概括事件,完成下列填空。
母亲生病住院却(_______________)——高考的头一天晚上母亲给女儿(_________)——母亲出院(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后文与“王姨突然想说什么似的,却被母亲的目光制止了”这句相照应的是哪句?
【小题3】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道道红丝仿佛一枚枚尖针扎在我的心窝,浸满殷殷血迹。
【小题4】文中“望着母亲吃力的样子,我泫然泪下,但,我没有过去争抢她手里的包。”对此你怎么看?
11.
生之大者
马德
有一年暮春时节,天格外热,校园的四下里,奔窜着提前到来的暑气。那天,课间操依旧是跑圈。两圈跑下来,学生们已是汗流满面,再跑步进入教室,急坐下来,更是大汗淋漓。
  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开了电扇,轰隆隆的,响出一片清凉的阵势来。唯有一间教室,吊扇的翅膀安闲地垂着,不见动静。我有些纳闷,进去问学生,电扇坏了吗?学生们笑,朝我摇头。见此情状,我快步走向电扇的按钮,哪料,紧靠着按钮坐的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有些慌乱地叉开自己的手,护在按钮上面,说:“老师,这电扇不能开!”他的口气斩钉截铁,不容分辩。
  我的手,僵在半空,在尴尬中,难以进退。这时候,他们班的班长,闪身出来,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袖,递给我一个眼神。之后,我随他走到教室外。“老师,是这样的”,班长压低声音说,“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有一种怕冷的病,到现在还穿着毛衣毛裤呢。为了她,我们约定,我们班不开电扇。”
  那天,是我值班。无意间瞥见了那间教室,也遭逢了一场当时看来难以下台的尴尬,但此后我却欢欣了一个上午——为那么多颗善念萦绕的心。
  冬日里,教室的前门,是糟糕的风口,因为有这般冷,学生们谁也不愿坐在那里。
  我刚教书的那一年冬天,一个叫韩善平的男生,自作主张,单人独桌,坐在靠门的那个位置上。按规定,学生们每两周调换一次座位,其余的同学按部就班,都轮换过了,只有他,一直没有挪动过。
  他是一个孤儿,跟着奶奶长大,长得瘦小单薄。我怕学生们欺负他,问原因,学生们都说,是他不愿意换。但我总不放心。
  有一次晚自习,我为韩善平解答问题,只站了一会儿,就感觉冷风顺着脚脖子往上钻。问题结束后,我问他,这儿冷吗。他说,冷。那你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换换座位呢?我随即问。哪料他一笑,说,老师,冷是冷,但我习惯了。习惯?哪有习惯冷的人呢!我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当即否定他。
  老师,真的,我真的习惯了。韩善平一脸的认真。老师,你不知道,我打小就在这个位置坐呢。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欺负我,把我赶到门口的位置,我和他们打了一架。回去后,奶奶揍了我一顿。奶奶说,没有村里的那些个大叔大婶的照顾,你能长这么大?百家饭还喂不热你的一颗心?一扇门,才有多大的风啊,冻不死人的!以后,你就给我坐在那里。开始的时候,我很委屈,后来,长大点之后,我懂了奶奶的话,奶奶是教我做人呢。是的,自从奶奶揍了我之后,我就一直坐在教室的这个位置上。老师,我冷冷没事,别冻着大家就好。
  韩善平和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始终微笑着,真切,挚诚,充满着感恩的暖意,他那颗像火炉一样的心,那一刻,正在他小小的身体里燃烧着。
什么才是一个孩子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呢?我觉得,窜了个头,长了岁数,多了学识,还不完全算。只有他的心变宽了,变大了,能够放下自私和狭隘,想着去盛下别人,懂得去记挂着别人的冷暖了,一个孩子,才算真正意义上地长大了。我之所以记下上面的这些学生,只是觉得,他们,就是生之大者。
【小题1】文章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文中的“我”遭遇了一场怎样的尴尬?为什么欢欣了一个上午呢?
【小题3】文章开头写天气格外炎热,这对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唯有一间教室,吊扇的翅膀安闲地垂着,不见动静。
【小题5】成长是所有人关注的问题,结合此文,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7.名著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他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
(1)此段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3.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童年的笑声,也有少年的烦恼;有父母的呵护,也有同学的误会;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

请以“我的世界也很 (美丽、精彩、多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600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