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茉莉花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2.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4为某区域略图,图15为图14中甲地和乙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图14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图15示意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乙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图14中甲地和乙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乙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青稞(小麦)和水稻,对比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材料一:图14为某区域略图,图15为图14中甲地和乙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图14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图15示意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乙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图14中甲地和乙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乙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青稞(小麦)和水稻,对比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单选题- (共6题)
3.
【小题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 B.劳动力 |
C.资源 | D.技术 |
A.居民收入 | B.文化传统 |
C.国家政策 | D.气候 |
A.增加产品销量 | B.接近消费市场 |
C.提高设计水平 | D.增加当地就业 |
4.
图9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9洋流甲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只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泥沙容易形成堆积的是

【小题1】图9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 |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
C.使沿岸降温减湿,形成典型沙漠气候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白山两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小题2】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小题1】长白山两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
B.冬季气滞最低 |
C.年日照最少 |
D.冬季风力最大 |
A.蒸腾加剧 |
B.低温更低 |
C.降雪期推后 |
D.太阳辐射减弱 |
7.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据此完成11~12题。
【小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小题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一②一③ |
B.①一⑤一② |
C.③一②一① |
D.③一①一② |
A.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
B.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C.区域协调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增长 |
D.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