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45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葬/风/漫异/叱博闻强/老马
B.养/分/使/赶浑身数/甲归田
C.斗/色长/艾/停剑拔张/马十驾
D.射/钱牌/磨/亲张灯彩/党营私
2.如图,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蛋白质、多糖、DNA,DNA和足量DNA酶,经过培养、检査,结果发现有少量S型细菌出现的是(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颓(pǐ) (gě)舰 秋风(jìn) 拐弯(mò)角
B.(jìn)渍作(yī)(qìn)园春 长歌(dāng)哭
C.(chuāng)伤 (bìng)除(jú )子洲(duō)咄逼人
D.(lì)临(fěi)薄万户(hóu)(zǎi)歌载舞
4.已知某生物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E,F ,G,H,I五个基因(如下图所示),下列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5.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假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6.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     )

2.句子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书生意气,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6)     ,就在沉默中灭亡。
(7)    ,往来无白丁。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吴会:吴国。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利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
B.信义于四海著:闻名
C.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
D.大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曹操比袁绍躬耕野,不求闻达
B.高祖因之成帝业益州既定,亮为军师将军
C.扶天子令诸侯刘琮举州委质,备失势众寡
D.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陈涉立为王,号为张楚
【小题3】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5分)
(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5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4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佛鼓
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⑪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⑫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⑬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⑭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⑮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小题1】本文题目为《佛鼓》,作者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肃穆”的晨景图。请谈谈这样写的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具体文意,说说你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词“雄辩”和“感觉”的理解。(4分)
①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第13段画线的“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一句,写的是怎样一种境界?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E、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晨景,听醒板,听钟声,听佛鼓,每次内容的转换都衔接自然,文章最后以燕子细语作结,意味深长。
A.本文第④段描写菩提树,并非只是一般的写景,它象征一种静默而坚强的精神,历经寒冬,守候春天,在沉默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B.本文描写女尼击鼓时,以她那“小小的身影”“细致的手掌”与佛鼓形成“不成比例”的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了作者此时心灵的震撼。
C.作者在文中多次出色地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比如用鸟低哑的叫声来衬托了出家人的身心清净,用极轻的醒板声衬托清晨的宁静。
D.作者虽然细致记述了听佛鼓的过程,赞美了佛鼓的丰富意蕴,但都是为了突出晨钟给自己留下的更深刻的印象和拂之不去的影响。

5.语言表达(共2题)

10.
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5分)
要求:①意象恰当;②句式一致,字数大体相等;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田野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朵。
每一个小花朵就是一盏香灯。
它们在天地间静静地亮着,
许许多多的小花朵一起,
点亮了一个美丽的春天。
11.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了新百年的第一届本科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的3349名优秀学生走进了清华困。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清华启动近十年录取的清华学生的生源结构状况调查。
本月初,有媒体报道说,北大清华的农村生源所占比重不大,且连续多年下滑。清华招办数据显示,今年清华所录取的新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中学300余所;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表示,清华早就关注到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会对生源分布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这跟媒体报道没有关系。他也表示,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清华能做的,也许只能在重点扩招时增加贪困学生录取的机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