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
A.恪守/联络谄媚/陷害忠良拮据/诘屈聱牙 |
B.症结/症状起哄/一哄而散吭声/引吭高歌 |
C.憔悴/ 淬火剥削/削铅笔露宿 / 凶相毕露 |
D.刹那/古刹贬谪/ 嫡系成见/图穷匕见 |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
B.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
C.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
D.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②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③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 ②跫(qióng)然:形容脚步声。
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鼎学术成就影响的一组是( )
①善为古文辞 ②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③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④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 ⑤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⑥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Ⅱ 卷(96分)
三、(18分)
【小题5】将文言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3分)
(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5分)
【小题6】把文言文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3分)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 (4分)
(3)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 (3分)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②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③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 ②跫(qióng)然:形容脚步声。
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子既通儒硕望望:名望 |
B.笃好而不厌厌:满足 |
C.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易:容易 |
D.而后文有所附文:文采 |
A.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其孰能讥之乎 |
B.各以所得传授徒蹈其背以出血 |
C.违此则又何求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道之废兴,亦各有时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
①善为古文辞 ②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③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④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 ⑤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⑥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A.文中对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别是姚鼎,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姚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思想。 |
B.作者曾经对湖南没有人学习姚鼎的文章感到奇怪,后来获知一些人喜欢并学习姚鼎,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 |
C.文章虽然是为欧阳生文集作的序,但对该文集着笔不多,更多是介绍了姚鼎之后桐城派的衍演发展、流传分布和主要成员。 |
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绵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张扬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现实意义。 |
三、(18分)
【小题5】将文言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3分)
(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5分)
【小题6】把文言文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3分)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 (4分)
(3)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 (3分)
3.语言表达- (共2题)
4.
请将下面画线的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老屋,是世纪的“三朝元老”,是季节的忠实守望者;在其百年的存续过程中,从未奢望用斑斓的色彩点缀世界,只是平实自然地白描年华;于是它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子孙的尊重,其魅力仅仅在于无论生活曲线的振幅有多大,始终信守“平平淡淡才是真”。
老屋,是世纪的“三朝元老”,是季节的忠实守望者;在其百年的存续过程中,从未奢望用斑斓的色彩点缀世界,只是平实自然地白描年华;于是它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子孙的尊重,其魅力仅仅在于无论生活曲线的振幅有多大,始终信守“平平淡淡才是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